師生課堂喜相逢
春華秋實是一個同時表現(xiàn)兩個季節(jié)的形容詞。
它既概括了萬紫千紅總是春的炫麗多彩,也描繪了金秋時節(jié)碩果累累的收獲景象。
同時,它還揭示了自然界春天耕耘播種與秋天喜獲豐年的周期律。
然而,昨天我在北京清大工商管理卓越總裁班75期的開班課堂,卻同時感受了耕耘與收獲
的雙重體驗。
一位四年前曾在中國海洋大學聽過我課程的同學,欣喜地走過來和我打招呼,還拿出手機讓我看他們當時課后分享學習體會的照片。那張照片里教室的黑板上,還寫著“汪大正老師課程課后分享”的字樣。
特別是十四年前,曾在西安交通大學的課堂,多次聽過我課程的劉洋同學,這次不僅事先就興奮的告知我,她報名參加了這個班的學習,而且一定要在開學典禮的課堂上,重溫十四年前聽我課程的感覺。
昨天,由于課間休息時間短暫,我們師生再度重逢卻未能做深度的交流。
但我在她課后晚間朋友圈發(fā)出的文字里,看到了她在本次課堂上獲得的新感受和新體驗。
在當下浮躁的社會環(huán)境里,他們這些事業(yè)有成的企業(yè)家或管理層成員,在多年后依然能夠選擇“百戰(zhàn)歸來再讀書”;而當年的老師其課程依然能夠歷久彌新,從而促成了這種因緣際會,使雙
方都以當年的角色,再度相逢于課堂。這其中的深意,要比相逢本身更加值得回味。
其實,我十分期待過去聽過我課程的學員,在多之年后,能夠再次走進課堂聆聽我的授課。
因為他們是對我目前的授課內(nèi)容與水準,是在提高還在退步,是時刻“保鮮”,還是在“炒冷飯”,最有話語權(quán)的評判者。
因為有比較才有鑒別。
比如:在昨天的課程中,我就以剛剛發(fā)生的“孟晚舟歸來”這一重大新聞事件,從國家、社會、個人等不同的角度與層面,用自己的觀察與思考,進行客觀理性
的解讀與詮釋。以啟發(fā)同學們領(lǐng)悟其中的深刻涵義。
這種鮮活生動的案例教學,自然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教學效果。
所以,耕耘與收獲雖然是橫亙不變的自然規(guī)律,但是如何對待這兩個不同的階段,卻一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對此,我永遠記住曾國藩的那句話,并時時告誡自己:但問耕耘,莫問收獲。
因為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反之亦然
課后感
第一次聽汪老師的課是在2007年西安交通大學的那個秋天。那時的汪老師思維敏銳、言語犀利。對待事物問題一針見血。在場的同學對老師的評價即懼怕又十分喜愛。時隔14年,歲月在他的臉上沒有留下太多的痕跡,只是滿頭黑發(fā)換了一個時尚造型。多了一些智慧的光芒。今天的課依舊如當年一樣驚艷!時事教材孟晚舟的報道作為課題。引領(lǐng)我們做一個大愛充滿能量合格的管理者。從改變自身做起,做一個身體力行、擁有品格魅力,值得信賴的管理者!汪老師更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專一講這一門重塑領(lǐng)導者課程。以身作則、堅持健身、詩詞創(chuàng)作、徒步騎行、攝影愛好。用實際行動給我們賦予榜樣的力量。他活力充沛,才學淵博,幽默風趣,帶給我們無限的能量。今天一天收獲滿滿,意猶未盡。深刻感受到學習什么時候都不晚,一定要活到老學到老。無比充實的一天!感謝汪老師!
十四年的光陰,轉(zhuǎn)瞬即逝,但我們師生能夠再次以同樣的角色在課堂再次相逢,這說明我們雖天各一方,從事不同的職業(yè),但我們都沒有停止前行的腳步。這樣的重逢頗有寓感恩清大75屆全體大家庭!讓我們往后歲月中,共同學習成長和進步!奧利給!
劉洋于2021.9.26.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