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務成本管理方面我公司有兩項基礎工作必須做的是:建立并實施材料消耗定額制度和領、退料管理制度。能制定出消耗定額的,按照定額發(fā)料;不便制定消耗定額的,按照合理需要量發(fā)料,防止亂領亂用,造成積壓浪費。
財務成本管理涵蓋涉及的內(nèi)容方方面面,主要有“采購成本”的控制管理、“庫存成本”的控制管理、“廢舊物資成本”的控制管理、固定資產(chǎn)折舊及其他費用的管理、期間成本的管理等等。
我認為關于“采購成本”的控制管理,不管是材料,還是配件等大、小生產(chǎn)所需物資,他們的采購成本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采購價格和運費。采購員或者領導者對這兩個方面的主觀控制范圍不是很大,在采購價格高低和運費誰負擔方面存有較多的客觀因素。
仔細分析一下影響采購價格的主、客觀因素。主觀上主要是供應商給采購員的“回扣”,一般而言,“回扣”越多,供應商售價越高,我們的采購成本越大??陀^因素主要是:第一,某一段時期市場供求關系,當供不應求時,物價高,采購成本大;第二,物資生產(chǎn)地或供應商不同,如在甲地某種材料單價是5元,在乙供應商處同樣那種相同名稱、相同規(guī)格的材料其售價可能就是5。2元。
綜上,我認為要想財務成本管理中降低采購價格,降低采購成本,要從兩個大方面做起:首先,必須根據(jù)市場需求變化、產(chǎn)品分布區(qū)域等主、客觀條件,制定出符合公司生產(chǎn)實際的采購計劃。比如當某種材料物價大幅度降低時,在不過多增加該材料庫存成本和不會過多增加現(xiàn)金機會成本前提下,可適當?shù)亩噘I些,避免過一段時間因為價格大幅度上升使得成本增加。采購者在采購之前應該列出同一物品的不同供應商,主要分析影響運費高低的距離和不同供應商提供的價格表。注意的是,不是價格越低越好,還要考慮物資質(zhì)量,如果質(zhì)量太差影響了生產(chǎn)正常進行,也會加大生產(chǎn)經(jīng)營成本的。
其次,就是要提高采購人員的道德素質(zhì)。具體做法是:一方面,多增加一些出差補助,定期或不定期給一些其他物質(zhì)獎勵等,以激勵職工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制定并嚴格執(zhí)行“回扣”懲罰管理制度,以減少采購成本和提高采購物資質(zhì)量。
關于“庫存成本”的控制管理,也是抓材料、備品備件等大小存貨。要想把庫存成本降到最低,我認為只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必須把基礎工作做好。
例如,倉庫保管員必須對出、入庫的每一件物資一一登記,尤其對關鍵的記錄如單位、數(shù)量、金額必須寫的字跡清楚、準確無誤,每月月終結出每一種材料或物資的賬面結存數(shù)。
然后財務部會同物資供應部及倉庫保管部三個門至少每月一次共同對物資實地盤點。如果物資過多過雜,可以采取抽查和重點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如2008年5月份計劃抽查盤點螺絲、螺母和重點盤點鋼球、油脂。然后將盤點結果與保管賬核對,做到帳實相符,如果賬實不符,實際數(shù)額少于賬面數(shù)額,就要查明原因,可能是物品自然損壞也可能是丟失或者其他因素,然后將賬面成本調(diào)增或調(diào)減,以避免虛增或虛減成本的情況發(fā)生。
通過盤點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確切的實際庫存數(shù),就為制定采購計劃做好了客觀、真實的準備,不會盲目或多或少的采購造成存貨積壓或不足,而使得庫存物品保持在既能滿足一、二個月的生產(chǎn),又不會積壓造成流動資金不合理利用的水平上。
降低“庫存成本”,在財務成本管理thldl.org.cn方面我公司有兩項基礎工作必須做的是:建立并實施材料消耗定額制度和領、退料管理制度。能制定出消耗定額的,按照定額發(fā)料;不便制定消耗定額的,按照合理需要量發(fā)料,防止亂領亂用,造成積壓浪費。對于多領用的物料等應及時辦理退庫手續(xù)或結轉到下期繼續(xù)使用,并在保管處登記說明。
關于“廢舊物資成本”的控制管理。其實廢舊物資成本屬于“庫存成本”的范疇,但由于它很重要,所以單列出來便于成本分析、考核。我公司好像不太重視廢品、廢物的管理和核算,財務上也沒有明確具體的核算方法和核算制度。
每次去車間,都能在外面見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廢舊物資,隨處丟棄的托輥、生了銹的鐵架和鐵筒,還有幾條斷了的運輸帶……
有一次中午吃飯,遇見了一個采礦車間新來的負責材料的同事,我跟他開玩笑地說,“你們車間一年廢品的變賣收入夠你十年工資的。”,我覺得他應該很驚訝,可是他表情卻顯得很一般,只說了一句,“比那還得多”。
前幾天晚上大約六七點,從平陽打完籃球在經(jīng)過公司回來的路上,我看見兩個大媽手里各拿著兩條五六十斤重的鐵架正往山下搬。最先見到他們的不是我,是與我一起的一個保安,他反應的比我要快,“放下!放下!你們?nèi)ツ模?rdquo;而大媽裝作沒有聽見,繼續(xù)向前走,于是我們跑向前叫住了他們。其中一個說“下次不搬了,就這一次,我們就來過這里一次。”,然后我就與他們講起來,“大媽,這不能搬走的,這是公司的東西……”,最后一個說“下次不搬了,就這一次了”。鐵架是搬回去了,但是他們知道存放的地方,更晚一些時,他們會“殺個回馬槍 “搬回家的。
當時這事發(fā)生時,使我想到了公司對廢舊物資的管理、控制能力很差。首先,生產(chǎn)車間沒有及時的將報廢物資等明細表上報給核算保管員,也沒有及時的把廢品交回保管部門;然后,導致倉庫保管部門對廢品的記錄不完整、核算不健全,而又由于保管核算員沒有去追蹤調(diào)查來完整、如實的填寫報廢情況,最終導致他們不能詳細、具體、及時的反映給財務部。固定資產(chǎn)的損毀、報廢及材料等廢舊物資發(fā)生了,如果不能及時反映到財務部門,財務上的成本核算是沒有多大價值和意義的,財務成本核算崗如形同虛設。財務部門不能準確的計算一定期間發(fā)生的成本、費用,成本的偏差必然導致利潤出現(xiàn)偏差。
以上簡要敘述了三方面,既關于”采購成本“、”庫存成本“、”廢舊物資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涉及到的內(nèi)容大部分都是關于”小型“物資--材料、機械配件、零部件等。所以這里還要強調(diào)一點,關于”大件品“--固定資產(chǎn)的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
不言而喻,固定資產(chǎn)從哪個角度來講,無論資產(chǎn)價值還是成本控制,都是重中之重。單就從財務部門管理而言,理論上固定資產(chǎn)應由專門負責,實際中如果做不到至少一崗一人,應盡量做細致。財務人員與直接生產(chǎn)聯(lián)系不大,而與固定資產(chǎn)采購入庫入賬登記時、生產(chǎn)經(jīng)營過程中更換零部件時和報廢毀損時,及處置變價收入時密切相關。而與之聯(lián)系的橋梁不是實際的操作他們,而是通過公司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的各種憑證、出入庫單,各種形式的工作表及用友財務軟件提供的便捷程序等。只有通過這些既健全、完整,又規(guī)范、科學的單據(jù),才能達到及時反映、控制固定資產(chǎn)成本的目的。所以說,固定資產(chǎn)基礎工作做到位了,固定資產(chǎn)成本就控制好了。
剛才所說的以上所有成本管理都是”財務成本管理“的范疇。它不僅囊括生產(chǎn)經(jīng)營成本,也涵蓋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yè)費用三項期間成本。這里要強調(diào)的是”管理費用“成本,其降低的空間很大,問題也多一些,主要應該從節(jié)省不必要的開支和避稅角度去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