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準備從美國引進干電池的生產技術,去美國參觀了向我們提供技術支持的新廠。那是一座在當時堪稱世界一流的電池生產廠,自動化生產很精細。我們若要全套引進,當時還不具備相應的條件?;氐饺毡竞?我和大家商量技術引進的問題,爭議很大。
于是,我們把對方請到日本,考察了我們的工廠。雙方進行了綜合論證,但在最后,卻沒能達成協(xié)議。當時,對方提出要收取百分之二的技術指導費,這倒不是大問題,可是除了干電池以外,對方連包裝箱也要收取百分之二的費用。我們提出異議:包裝箱與技術指導毫不相干,但對方未予理會。技術主管說:社長,放棄這次技術引進吧!把這筆費用投入到自行研發(fā)上,可能會獲得更高的技術成果!
我問他:從現在開始研發(fā),需要多長時間呢?如果投入了研發(fā)費用,卻沒能拿出成果,那又怎么辦呢?他回答說:不會的,我已下定決心要研發(fā)出來!
就這樣,我們決定放棄引進美國技術,依靠自己的力量開發(fā)干電池技術。最后,我們超過了美國同類產品以及各種關聯(lián)產品,當年,成了向世界輸出技術的公司?,F在回想,若沒有那個重要轉折,我們是不會有今天的成就的。經營的迷人之處,就在于開發(fā)那無人涉足的領域。
不要拘泥于學問
學問終究只是人類的工具。要認識到自己的自主性,不要拘泥于學問,不要被學問所牽制。我從未接受過正規(guī)教育。9歲那年,上小學四年級后,我輟學來到大阪,開始在店鋪做學徒。當然我自己并不愿意這樣,上學的愿望比誰都強烈。
現在我還記得,在我做學徒的那家店鋪正對面,有一戶人家,他們也有一個和我同齡的孩子。每日 早上,當我在店里打掃衛(wèi)生時,總能看見那個孩子身穿校服,一邊說著“我去上學了”,一邊走出家門。每當這時,我都羨慕地看著他的身影。我也想上學,但當時家里的狀況實在不允許?,F在回想起來,沒能如愿求學,反而對我大有幫助。
我自己出來創(chuàng)業(yè)后,漸漸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公司工作,我覺得這些人都比我強。我沒上過學,不懂的東西很多,而公司員工都是從學校畢業(yè)的,受過教育,我理所當然尊敬他們。
很自然,我會經常傾聽員工們的意見。正是我的這種態(tài)度,使員工們紛紛發(fā)揮出各自的智慧和力量。公司不是靠我一個人的力量,而是靠大家的力量逐漸發(fā)展起來的,這就是眾智經營。我想這就是松下能穩(wěn)步發(fā)展的重要原因。當然,我并不是說學問是無用的,學問的重要性就無需再說了。正是有了眾多的先人鉆研學問,才有了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今后,學問的重要性還會更加突出。
雖然學問越來越重要,但我認為不拘泥于學問更重要。學問很重要,但完全被它牽著鼻子走,沒有學問什么事都不干,這反而不是個好現象。學問雖然重要,卻不是唯一的道路,條條大路通羅馬,要靈活地看待問題。
近來,社會上有很多人忽略了這一點,往往拘泥于學問,被學問所牽制。學問也好,通過學習獲得的知識也好,都不過是我們生活和創(chuàng)新的工具,恰當地使用能夠提高 績效 ,錯誤地使用則會帶來危害,有時我們恰恰是敗在自己的學問上。如果我們能認識到,學問、知識僅僅是生活的工具,就不會被它牽制,而能夠正確、靈活地駕馭它。我們也要在駕馭學問的同時,不斷成長。遺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清這一點。
在對學歷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很多人都在追求更高的學歷,但要記住,不要被無用的學問牽制,要正確地駕馭學問。
勿使物泣
我們應當認識到每一樣東西的特點和價值,根據其價值恰如其分地對待它們,真正發(fā)揮出它們的特點。我在一篇文章中說過,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有益于人的生活。因此,我們應該竭盡全力利用好每一樣東西。
要想利用好每一樣東西,具體應該怎么做,有沒有竅門呢?這讓我想起了一件趣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坂田三吉。坂田三吉是一位將棋高手,明治初年生于大阪市,他一生不會讀書寫字,自學成才,升至八段,去世后被追贈為名人。十七世紀時,將棋開始采取家元制王將。
在以坂田三吉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電影《王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當主人公看到一個難以再被移動的銀將時,自言自語道:銀將哭了。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思考:大師說的話就是不一樣啊!
將棋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來進行的游戲。按照規(guī)則挪動一個個棋子,一步一步將死對方的王將就能獲勝。要贏得一盤棋,必須清楚每個棋子的特點,并靈活地將其特點發(fā)揮出來。每次都能做到的人,就會被稱做大師、行家。
我想,坂田三吉每次對局時,都傾注了極大的心血,所以,才會認為在棋盤上沒能充分利用銀將。“銀將哭了”這句話,說明當時坂田三吉正千方百計地思考如何發(fā)揮銀將的特點,所以,他才會覺得仿佛聽見了棋子的哭訴。
我對將棋沒有太深的研究,僅知道規(guī)則而已,在這里隨意解釋坂田三吉這位大師的話很是冒昧。然而,從我自己的經驗看,這種解釋未必是錯的。我認為,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應該抱著三吉對棋子的認真態(tài)度。
我在工作中,也仿佛聽到設計的樣品在向我訴說什么。只要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就一定能聽到產品無言的訴說,而在這種情形下生產的產品,大都能 上市 ,成為合格的商品。世上之物都如棋子一般,具有自己的特點和天性,都期待著在生活中大顯身手。我們應當認識到它們的特點和價值,恰如其分地對待它們,讓它們發(fā)揮各自的特點,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進步。
勿使物泣!我們要合理地利用每一樣東西。
人情微妙
人的心理有時靠道理是說不清楚的。認識到人情的微妙,在做事時注意自己的行為措辭,才能構筑起和睦的人際關系。
仔細想來,人的心理的確很不可思議。人情的微妙,說的就是高興、悲傷、憤怒、得意、失落等情緒,它們都是在微妙的情感牽動之下的心理變化。我們如果想要心情愉快地共同生活,就要學會互相知曉、理解彼此的想法。
我聽過一個故事,在明治初期,那時政府剛準備征收所得稅。當時,在大阪南城的宗右衛(wèi)門町有一家名叫富田屋的高檔茶館。有一天,大阪稅務署邀請大阪知名商人,也就是當地的有錢人來這里做客。
這些商人雖說是來做客的,但畢竟邀請方是政府,當時政府權力要比現在大得多,所以他們內心有些不安,畢恭畢敬地坐在那里。不一會兒,一個稅務署長模樣的人走了進來。他不是徑自走向壁龕前的正座,而是突然在末座上就坐。“今天特意邀請各位來,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政府下令按照各位的收入征收所得稅的事情。拜托了。”說后,他好好地款待了來客。
聽了這個故事后,我體會到了人情的微妙。在那個官尊民卑的時代,制定一項新稅制,只需要發(fā)一個通告或將政府的命令發(fā)下去,就可以執(zhí)行了。然而,稅務署長卻鄭重地以禮相待,親自說明宗旨,希望得到協(xié)助。這種做法的確充滿了人情味,使人心中充滿溫暖。
我覺得,充滿人情味的態(tài)度和關懷,在日常生活中是極其重要的。
有求于人的情況無非兩種,一種是光靠利害關系就能辦成,一種是只靠利害關系是辦不成的。如果提出請求的人,態(tài)度蠻橫或傲慢,那么即便是對自己有利的事,我也會斷然拒絕。而有時,即使對自己的利益有所損害,但提出請求的人,態(tài)度非常禮貌、誠懇,最終我還是會被他的誠意所打動,接受他的請求。人的心理非常微妙,不是光靠道理就能說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