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電商企業(yè)的第二陣營,一副與世無爭的面孔,亞馬遜中國在中國電商圈里有些特立獨行。在紛亂、浮躁的電商競爭中,亞馬遜中國堅守著其全球的理念與策略,雖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中,并沒有占到便宜,但也被圈內公認為“很有潛力”的企業(yè)。從雅虎、eBay、Myspace,再到谷歌,美國互聯(lián)網巨頭在中國難逃魔咒。但亞馬遜中國不僅活下來,而且活得有滋有味。
亞馬遜的創(chuàng)始人兼CEO杰夫·貝索斯現(xiàn)在被認為是一位具有遠見的企業(yè)家,但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并不被外界認同、不被看好。亞馬遜在中國同樣堅持其全球策略,不考核短期收入與贏利,持續(xù)大規(guī)模投入,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在他們看來,這是一場馬拉松。
2004年,亞馬遜收購卓越,隨后并不是轟轟烈烈地變革,而是溫和地、按照其全球戰(zhàn)略改造卓越。在收購完成一年多之后,開始啟用亞馬遜的數據庫系統(tǒng)替代卓越網以前的系統(tǒng),這一替換過程歷經三年時間,使得亞馬遜中國的IT系統(tǒng)成為行業(yè)最為領先的系統(tǒng)。2007年卓越才改名為“卓越亞馬遜”。2011年,再次更名為“亞馬遜中國”,用了七年時間,才慢慢抹掉卓越的痕跡。
亞馬遜不僅把名字和IT系統(tǒng)帶到中國,更重要的是把它的經營理念帶到中國。貝索斯始終堅持一個理念:亞馬遜是一家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企業(yè),而不是像其他大多數企業(yè)那樣,以競爭對手為中心。
貝索斯在公司開會的時候,身邊總是會放一把空椅子,而這把空椅子上的人才是會議中最重要的人物——消費者,開會的時候,經理們必須要時時為這把空椅子考慮。在中國,高管例會上的開場白經常是放錄音,聆聽客戶的聲音。高管們也會時不時地到一線接聽客戶的投訴電話。在亞馬遜總部始終會設一個客戶體驗官,任何產品 上市 之前,都必須通過這個客戶體驗官,如果他不同意,那么這個產品就無法上市??蛻趔w驗官“一票否決制”后來也被帶入中國。
亞馬遜在中國一直不溫不火,不像其他電商那樣打價格戰(zhàn),不瘋狂地投廣告,因此也沒能獲得京東、蘇寧那樣的快速增長。亞馬遜中國秉承其全球戰(zhàn)略,不作為一家商務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的發(fā)展理念,倉儲、 物流 所代表的 供應鏈 管理能力才是電商長期競爭力。 供應鏈管理 實際上就是把商品從生產廠家搬到消費者手里,用最短、最經濟、最有效的方式完成這個流程。而通過科技的手段使這個流程最優(yōu),亞馬遜當然不必參與價格戰(zhàn),而是堅持“天天低價”。
這家已經在云計算和大數據走在業(yè)界最前端的公司,數據化運營已經貫徹到供應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包括進什么貨,進多少量,產品如何定價,在節(jié)假日如何制定促銷價等等,一切都由機器完成。
再比如亞馬遜在中國率先推出“定時送貨”服務。顧客下單的同時就可預約送貨時間,甚至系統(tǒng)還告知顧客,如果在接下來的2.5個小時內下訂單,將會在某時間段收到貨物。后來還推出“夜間送貨”。而這些個性化的服務則完全是依賴亞馬遜強大的IT系統(tǒng)。
看似緩慢,但亞馬遜用持續(xù)的投入在中國執(zhí)行它的經營理念,以客戶為主中,不怕誤解,不盲目參戰(zhàn),堅持做一家技術公司,逐漸構筑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作為亞馬遜全球戰(zhàn)略的一部分,它在中國市場堅持的和創(chuàng)新的,都是在企業(yè)基本價值觀和經營理念的基礎上去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