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究竟教給了我們什么?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學(xué)習(xí)德魯克著作,而且學(xué)到了“無限的智慧”。德魯克一生最大的貢獻,如他所說:“有無數(shù)的人、無數(shù)的企業(yè)、無數(shù)的非營利組織、無數(shù)的政府部門的生命或命運因此而變得不平凡,變得更偉大,而且還可以延續(xù)下去,直到永遠。”,這是第一本以本土文化、思維及價值觀來傳播彼得·德魯克的管理理念、管理思維和管理方法的財經(jīng)管理類著作,書中我和大家分享近年來自己修煉的一點點心得與實際有效的做法,總結(jié)出“德魯克黃金筆記”,有七點改變了我的人生,更改變了我們的家。
人總有采取折中辦法的傾向,能為人所接受,乃是皆大歡喜的事,可是無法分辨“適當(dāng)?shù)恼壑泻湾e誤的折中”的話,最終不免走到錯誤的妥協(xié)方向上去。
德魯克于一九四四年承接一件當(dāng)時最大的管理咨詢案時,年僅三十五歲,他從通用汽車總裁史隆先生的一段話中學(xué)到真正的功課,這門功課德魯克認(rèn)為可以作為所有領(lǐng)導(dǎo)者的座右銘。他的記憶中史隆是這樣說的:
“我不知道我們要你研究什么,要你寫什么,也不知道該得到什么結(jié)果,這些都是你的任務(wù)。我唯一的要求,只是希望你把你認(rèn)為是正確的部分寫下來。你不必顧慮我們的反應(yīng),也不必顧慮我們不同意。尤其重要的是,你不必為了使你的建議易為我們接受而想到折中。在我們的公司里,談到折中,人人都會,不必勞駕你來指出。你當(dāng)然可以折中,只不過你必須先告訴我們‘正確’的是什么,我們才能有‘正確的折中’。”
所羅門王的智慧
有位上班族剛下班回到家,就看見兩個兒子搶著要吃一塊面包,兩兄弟爭鬧不休。
這人于是要哥哥先將面包切為兩半,怎么切都沒關(guān)系,但條件就是讓弟弟先選。
兄弟搶面包最終能獲得解決,是因面包只能用來吃,縱然切成兩半,還是面包,而且“半片面包總比沒有面包好”,這是“正確的折中”,仍符合決策的邊界條件。
可是,《舊約圣經(jīng)·列王記》里,所羅門王審判兩位婦人爭奪嬰兒的故事,就與切面包不同了。
所羅門當(dāng)以色列王時,只有二十歲。他向神求賜智慧,好讓他能辨別是非,判斷訟案,治理國家。
有一天,兩位婦人各抱著一個嬰兒來見所羅門王,其中一個嬰兒已經(jīng)死亡。兩位婦人都聲稱那個活著的嬰兒是她生的,為此爭吵不休。
她們要所羅門王主持公道,究竟這個嬰兒是屬于誰的。所羅門王想了想,就叫部下拿一把大刀,要將活著的嬰兒劈成兩半,一人給一半。
當(dāng)他提出這個建議時,有一位婦人立即哭著懇求不要動手,她愿意把孩子讓給對方。但另一位則認(rèn)為很公平,因為這樣誰都不能擁有孩子。所羅門王于是下令將孩子交還給哭著懇求的婦人,并說:
“那個不愿意看到嬰兒被殺的母親,孩子是她的。”
眾人都被所羅門王的智慧折服。
后來“所羅門王的智慧”就成為一個對事理辨析清楚,充滿智慧的象征。例如:“這件案子十分麻煩,當(dāng)事雙方各持一理,真虧他有所羅門王的智慧,竟能如此輕松地讓雙方都知理屈,退讓一步。”
在這個案例里,嬰兒是一條命,劈成兩半,只是半塊尸體了,完全不符合決策的邊界條件,無法滿足嬰兒的活命條件,這是一個“錯誤的折中”。
所以,所羅門王明白此道理,為了保全嬰兒的性命,必須要果斷地做決策,解決雙方的爭執(zhí)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