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都會覺得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是極為荒唐的事,畢竟專業(yè)是需要以完美主義為原則的,而外行只知道用結果壓人,看不懂技術之中的門道,看熱鬧還湊合,要想有效地管理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隔行的情況之下,是很難做到團結的。
更為可怕的是外行的胡亂管理導致團隊怨氣沖天,軍心渙散,專業(yè)人員磨洋工甚至實施對企業(yè)核心利益構成危害的情況下,由于外行不懂其中的端倪,到危機時候都無法看出來。
要知道,專業(yè)人員出現逆反心理,或者對立情緒,結果是很難收拾的。人心散了再聚攏就會相當困難。在一盤散沙的情況下,任何隊伍都是沒有戰(zhàn)斗力的。
其實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是極為荒唐的論調實則“大謬”也!雖然這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很有可能出現,但賈春寶認為,我們不僅不能認為外行無法領導內行,甚至相反,內行領導內行會讓局面更容易失控。
不管是內行還是外行,領導都是需要有絕對的權利。絕對的權利在必要的時候,是會發(fā)揮 績效 的;但當絕對權利沒有止境的時候,就容易形成腐敗,并造成災難性的后果。所以一切絕對權利都應該是階段性的,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階段性的權利必須是絕對的。否則,有制約的授權也會讓所取得的成果打折扣。
一個決策人只有在絕對信任絕對放心的基礎上,才能任命管理者與最終承擔后果的人,所謂承擔后果,不是單純一時沖動中所立下的軍令狀那么簡單,更需要審慎;而那個人也許會在能力上有欠缺,但絕對不能在人品與意識上有偏差,更不能在價值觀與人格導向方面跟授權人發(fā)生偏差,否則對雙方都將構成災難。
賈春寶認為,管理必須是目標導向與結果導向與科學的人才管理結合,管理者不需要特別資深的專業(yè)人士,需要的是強硬高壓與鐵腕手段,需要的是不擇手段不計代價地實現目標。
任何管理者與領導者,自然是不能對專業(yè)問題充耳不聞的,但在專業(yè)的環(huán)境下耳瀆目染也會有相應的意識。專業(yè)人員需要從管理人員那里得到的是尊重,而不是在受到專業(yè)的制約之下,無法執(zhí)行管理。一個受制于專業(yè)支持的管理,注定是會跟市場脫節(jié)的,其節(jié)奏與效率勢必難以應對來自市場和資本的要求。
單純的專業(yè)技術方案是難以跟市場進行結合的,即使勉強結合,也難以匹配市場的需求,更難以得到相應的價值提升,在資本運營的角度更是一種奢望了。
管理不需要過于拘泥專業(yè),而做到相對專業(yè)就可以了。在相對專業(yè)的基礎之上,從市場和資本的角度考慮問題,面向市場完善造血機制,面向資本通暢輸血機制。
在企業(yè)內部,所有與開源相關的事情,包括訴求、包裝、渠道、傳播、市場團隊與客戶服務團隊的打造,流程的優(yōu)化等等,都是面向市場的。所有跟節(jié)流相關的事情,包括預算、門面、財務平衡、風險控制、人員結構等等,都是面向資本的。
雖然在面對資本與面對市場方面也會有特殊性的差異,但更多的共性是:市場更多是需要用開放的態(tài)度,而資本更多的是需要用封閉的態(tài)度。市場更多的是高調的、自信的、積極的、樂觀的;而資本更多的是低調的、謙虛的、保守的、悲觀的。
只有如此才能給自己帶來更高的生存概率。投資人必須對某些特定的領域有偏好,甚至有一種使命感,必須有那種為了實現夢想,即使不賺錢的事情都會去做的情懷,似乎此生就是為做這件事而來。從理性的角度,深入地懂得內中的門道,會讓自己更能把握節(jié)奏與關鍵節(jié)點,從感性的角度看,會讓自己更加包容,讓自己的心胸更加寬闊。
管理注定會遭遇過程與結果之爭。過程與結果哪個更重要?專業(yè)人士總是會說過程重要,過程之中的艱辛,甚至在每個細節(jié)的獨特感受,但假如順從于專業(yè),就會陷入感性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
管理的壓力來自市場與資本,市場是殘酷的,因為有契約精神在制約,因為你沒有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就會讓客戶蒙受重大損失。那是你無法承受的。而資本是冷酷的,他們要的僅僅是財務數據,是投資回報,不去聽你哭窮,也不會受到你的膨脹的影響。
最佳的狀態(tài),是管理略懂專業(yè),那種略懂是介乎內行與外行之間的相對專業(yè),是專業(yè)與市場之間的橋梁與轉換大師。假如在其上是包容的投資人,在其下是更為專業(yè)的主管與中層協作者,作為基層執(zhí)行的人員,都是身懷絕技,最為專業(yè)的人士。則距離成功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