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領導學的視角對老子的領導思想進行了探討,并挖掘其現實意義,以期能“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一、《道德經》領導思想的基本觀點
(一)以人為本
老子領導思想的基本出發(fā)點就是“以人為本”,認為人具有非常豐富的潛能和智慧,并希望領導者能夠認識到人才的寶貴,“以人為本”,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和愛護人,這和我們今天的科學發(fā)展觀是一脈相承的。他說:“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以下僅注章節(jié))人是與道、天、地同等重要,只要充分發(fā)揮下屬的主觀能動性,遵循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給予適當的指導、協(xié)調和激勵,就可以達到“無為而治”的目標。
中國式領導講究的是合適、適當,領導者要了解下屬,尊重下屬,根據每個員工的性格和特長給予計劃 工作,進行激勵,不可蠻干、硬干,這樣就可輕松地做領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順其自然
老子認為,領導者應具有大的胸襟,做領導該做的工作,把具體事情交給下屬去做。為此,他把領導者分為四類:“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第十七章)這里,老子把領導者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最好的領導者,是“下知有之”,下屬只知道他們的存在,但不覺得受他們統(tǒng)治,受他們限制,個人的才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和展示;第二類是次一等的,“親而譽之”,大家會贊譽他們,知道他們做了些利于工作的事情,并希望進一步親近他們,得到更多的幫助和指導;第三類是再次一等的,“畏之”,下屬害怕他們,有什么事也不敢跟他們說;第四類是最差的,“侮之”,即下屬看不起他們。為什么第一類領導者的領導效果如此好呢?“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第十七章)即他們對人很平和,很少發(fā)號施令,等到大功告成,百姓都認為:都是我們自己做的?。?/div>
二、領導者的品質素養(yǎng)
(一)人格魅力
老子認為,優(yōu)秀的領導者要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他說:“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第十五章)意思是說,優(yōu)秀的領導者遠見卓識,深不可測啊,無法精確描述,只能勉強形容如下:其謹慎的樣子,好似嚴冬踏冰過河;其警惕的樣子,好似提防四鄰的進攻;其莊重的樣子,好似作客他鄉(xiāng);其灑脫的樣子,好似冰將融解;其敦厚的樣子,好似未經雕琢的木坯;其豁達的樣子,好似空曠的山谷;其混沌的樣子,好似渾濁的江河。由此可見,優(yōu)秀的領導者的精神風貌為:謹慎、警覺、莊重、和諧、敦厚、豁達、深沉。
(二)領導魄力
優(yōu)秀的領導者還要具有一定的領導魄力。“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第四十一章)就是說,領悟大道的人,明達好像愚昧,進取好像后退;行道得心應手,不顯其自如;德行的廣大好像有所不足,德行的剛直好像有所隱匿,品質純真好像被污染了;大的方正沒有角落,大的器物很晚完成,大的聲音聽不到,大的形象看不見。道無名好像被隱藏起來,只有道,善于輔助萬物并成就萬物。由此可見,優(yōu)秀的領導者都是:不僅平凡、樸素、純真、靈活、柔和,而且擁有大智慧、大胸懷和大志氣。
(三)玄德品質
玄德也是領導者不可缺少的品質,什么是玄德呢?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第五十一章)即是說:道生萬物,德育萬物,萬物的運作成就了它的全部。因此一切事物沒有不尊道貴德的。道德的尊貴不是誰讓他這樣的,而僅僅是自然而已。道生成萬物,德蓄養(yǎng)育萬物,助長它化育它,安和它穩(wěn)定它、養(yǎng)護它庇佑它。使其生長卻不占為己有,有所興作卻不自恃己能,專主其事卻不橫加主宰,這就是玄德-]。作為領導者也應具有這種寬宏的玄德品質。
(四)平和心態(tài)
領導者要具有平和的心態(tài),頭腦冷靜,這樣才能應對各種壓力和挑戰(zhàn),做出正確的決策和行動。故老子說:“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圣人終日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于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第二十六章)大意是說,重是輕的根本,靜是動的主宰。因此君子整天行路,都離不開載物的車輛,雖然享受尊榮,卻能坦然對待,超然物外。大國君主怎么可以以輕浮的心態(tài)來治理天下呢?輕浮就失去了基礎,躁動就喪失了領導的地位。由此可見,保持平和心態(tài)對一個領導者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三、領導的行為及效果
不同的領導行為會導致不同的結果,所以老子說:“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第五十八章)這里老子揭示了兩種不同行政方式及其結果:行政寬容,百姓多淳樸;行政苛刻,百姓多狡詐。不難看出,老子還是主張領導者要以寬容方式行政的。具體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無為而治
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這里的“無為”應理解為遵循事物的天然本性,按一定的規(guī)律辦事,并不是真的無所作為。因此他要求領導者執(zhí)政無為,勿擾民,順其自然,天下太平。他說“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四十三章)。具體有哪些益處呢?“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第五十七章)。即是說,我無所作為,人民自然發(fā)展;我愛好清靜,人民自然端正;我無所事事,人民自然富足;我沒有欲望,人民自然純樸。由此可見,“無為”,按規(guī)律辦事,就可達到“自化”、“自正”、“自富”、“自樸”的目標。還有“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第三十七章),真可謂“無為而治”!
(二)如嗇行政
老子認為執(zhí)政按照自然的規(guī)律來進行,就可節(jié)省精力和物資,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佳的行為效果。“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根深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注:本站文章轉載自網絡,用于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猶太人面試》
考官:請把我手中的筆推銷給我。200考生199個都說這筆如何如何好,未通過面試,唯有一考生說:您正在面試我,沒筆如何做面試記錄,請買下它吧!該考生脫穎而出,通過面試!——與其告訴客戶你的產品如何好,不如告訴客戶這個產品正是他所需要的。閱讀更多管理故事>>>
考官:請把我手中的筆推銷給我。200考生199個都說這筆如何如何好,未通過面試,唯有一考生說:您正在面試我,沒筆如何做面試記錄,請買下它吧!該考生脫穎而出,通過面試!——與其告訴客戶你的產品如何好,不如告訴客戶這個產品正是他所需要的。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