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作,就是該死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總是語出驚人的管理大師明茲伯格在他的新書《 經理人 的一天》中,再次毫不掩飾地說出許多經理人心里的痛苦與困惑。
任教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明茲伯格(Henry Mintzberg),是杜拉克之外、最專注研究管理的大師,總是犀利提出不趨附主流的意見,以及對管理的反省。
例如,明茲伯格曾經出版《MBA≠經理人》,跳出來大聲檢討如日中天的MBA教育。
最新出版的《經理人的一天》,是他匯集三十年研究之作。
他自己跟著二十九位不同領域的主管,包括加拿大皇家銀行、英國電信、國際紅十字會、英國國民健康署等,貼身觀察各行各業(yè)經理人一天都在忙什么,如何做決策、花多少時間溝通、開了多少會,第一次揭開管理工作的真實面貌,解答了困擾主管多年的問題。
例如,經理人既要當下決策、又要為長期趨勢做準備,到底該如何平衡長、短期的要求?
明茲伯格將所有精力都投注在管理研究上,因為他相信,管理非常重要。
世界是由組織組成,不論身處營利或是非營利機構、高階還是基層,我們每個人都與管理有關。如果大家都更了解管理的真實狀況、落實得更好,世界會更有效率。
明茲伯格點明討論管理的迷思, 問出在心底困擾許久、卻又不知從何問起的管理疑惑,教我們把管理做得更好。
迷思一:管理不是領導,領導人是做正確的事,因應變化;管理者是正確地做事,專注細節(jié)。
真相:管理者就是領導者,不應該分開來看。過去太強調談愿景的領導角色,使得組織經常是領導過度,管理不足。如果只會空談「大局」,卻不了解現實狀況、實務操作,這種人該如何領導?
領導力應該視為“管理得宜”的能力。就像松下幸之助曾說,“公司的大事和小事由我負責,中間不大不小的事,就交給別人來做吧。”
迷思二:我們活在巨變的時代。
真相:多數事物,一陳不變,只是我們只注意到正在改變的東西。即使再生能源技術不斷演進,我們早上開上路的車子,還是四個輪子。
人類活動的基本面向其實穩(wěn)定不變。管理的議題也許隨時代演進,但是管理方式與管理工作沒有改變。
迷思三:經理人是深思熟慮、運籌帷幄、有條不紊的規(guī)劃者。
真相:管理工作步調緊湊,內容多樣又零碎,工作時間經常不斷被打斷。優(yōu)秀的管理者都是行動派。
經理人都是工作量很大、很忙,因為管理本來就沒有明確的內容,就是要為所屬單位的成敗全權負責,日復一日,沒有具體里程碑,永遠有當務之急,永遠有無法擺脫的重大責任。
工程師可以說完成了一座橋的設計,律師可以說打贏了一場官司,但是經理人從來沒有那天可以停下來說,“我的工作完成了”。
迷思四:管理者依靠綜合資訊,最好有正式的資料協助判斷。
真相:不斷保持聯系,就是經理人的“正事”。經理人最喜歡非正式的交流,尤其是電話、會議等當面口頭溝通方式,再以即時的電子郵件輔助。
經理人特別喜歡軟性資訊,八卦、謠傳、臆測是管理者每日資訊的大宗。因為這些資訊最即時,而且今天的八卦,可能就是明天的事實,千金難買早知道。
迷思五:管理主要是上司、下屬的關系。
真相:經理人花一半以上的時間,與自己單位以外的各種人打交道,包括顧客、供應商、合作伙伴、官員等利害相關人,以及組織內沒有上下關系的同事。經理人就像坐在沙漏的頸部,向四面八方搜集訊息,再傳給各單位。
想要成為有效率的經理人、卓越的領導人,并不需要過人天賦,只要頭腦清楚、了解管理的真相,腳踏實地去落實就好了。
亨利.明茲伯格(Henry Mintz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