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昨天凌晨盤后公布財報顯示,蘋果第三季度營收為424億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496億美元;凈利潤為7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7億美元下滑27%。在過去的三季度里,共賣出4040萬部iPhone手機,盡管同比下滑15%,但略高于華爾街預期。
在大中華區(qū),蘋果營收同比下滑過三成。蘋果CEO庫克表示,蘋果在中國的業(yè)務能力要強于財報所顯示出來的,他對中國市場長期的潛在增長機會“非常樂觀”。
“如果你去研究我們的中國市場份額數據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每次新產品上市時的份額就會躥升,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發(fā)瘋似地進行創(chuàng)新,將最好的智能手機交到用戶手中,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能有非常好的市場表現(xiàn)。”庫克說。
不僅如此,庫克也表示出對以AR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的關注,以及未來服務對硬件產品帶來的改變,以此力求保持蘋果的創(chuàng)新力。兇猛的中國競爭者斗志昂揚,無論是在研發(fā)端還是生產端,甚至是渠道上,他們都充滿了競爭力。
服務與新技術兼容
盡管財報不算樂觀,但是包括蘋果商城和iCloud在內的服務業(yè)務增長迅速,再次表明以服務來增加用戶黏性是蘋果的一個重要策略。
據研究機構AppAnnie的統(tǒng)計,目前中國市場已經超過日本成為手機游戲、服務和音樂下載付費的第二大市場。而培養(yǎng)了用戶的習慣之后,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去購買硬件設備。
在庫克看來,這也可以證實創(chuàng)新的應用和平臺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他在回答分析師提問時提到了最近大熱的PokémonGo,并表示蘋果自身也在這個領域進行持續(xù)投資。盡管認為PokémonGo現(xiàn)象的火爆說明“AR是非常偉大的技術”,但庫克并不完全認可“新的計算平臺”的提法。
“我們對于AR的長期發(fā)展非常有信心,我覺得不管是從消費者還是商業(yè)的角度來看這里面機會都很大,我們要做到的第一點就是保證蘋果的產品與其他類似PokémonGo的開發(fā)者的兼容和諧,這也是你看到外面那么多人拿著iPhone在抓皮卡丘的原因。”
雖然還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足以肯定蘋果在AR上有了確定的投入,但至少庫克的表態(tài)證明他們對新技術有所關注。
據悉,蘋果公司將在今年9月發(fā)布的iPhone7手機上配備雙攝像頭、無線充電等新功能。但事實上,這些功能均不是第一次推向市場,很多移動設備廠商早就運用了上述技術。
競爭者來了
喬布斯有句經典名言:領袖和跟風者的區(qū)別就在于是否創(chuàng)新。從蘋果公司的發(fā)展歷程來看,每一次的飛躍發(fā)展都是由創(chuàng)新帶動的。過去的10年,蘋果獲得了1300項專利,相當于微軟的一半,相當于戴爾的1.5倍。
但現(xiàn)在,iPhone銷量已經連續(xù)兩個季度出現(xiàn)下滑,幾乎所有媒體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家公司還有多少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空間。
而華為高級副總裁余承東在2016年上半年業(yè)績分享會上對記者表示,絲毫不擔心蘋果的新品,很多技術華為已經使用。他曾經對蘋果的創(chuàng)新力做出這樣的評價:蘋果的創(chuàng)新能力已經大不如前,蘋果正在變得越來越平民化和大眾化,隨著蘋果公司創(chuàng)新能力的下降,其品牌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Gartner研究副總裁BrianBlau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下滑,也是因為當地市場面臨其他品牌的競爭加劇。華為和三星的競爭力比去年要強很多,中國本土的一些品牌也開始崛起。”
Canalys發(fā)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華為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了歷史紀錄的1910萬部,僅次于2013年四季度三星手機的出貨量1920萬部。今年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呈兩位數增長,其中華為手機出貨量增幅達16%,超越蘋果與三星,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最大的公司。
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國產手機品牌OPPO和vivo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也都超過1500萬部。三星和蘋果正在爭奪中國市場第五大手機品牌的位置。Canalys數據還顯示,蘋果目前在中國的最大競爭對手華為今年一季度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增長近50%。截至今年5月的三個月里,華為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占到25%。
Canalys亞太研究總監(jiān)彭路平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蘋果寄望于中國中產階層來提振銷量,但是現(xiàn)在的問題是這部分人群很多都選擇了國產品牌。國產品牌在中端機拿走了很大一部分市場。雖然它們沒有和蘋果正面競爭,但是確實帶走了一部分蘋果的潛在用戶。”
為了與中國國產手機競爭,蘋果今年3月份推出了iPhoneSE低端手機,期待提振新興市場國家銷量。不過截至目前,iPhoneSE仍然沒有能夠達到新興市場的銷量預期,對蘋果整體銷量影響不大,反而是在發(fā)達國家銷量超出預期。
供應鏈巨變
曾經,蘋果一“饑渴”,其他手機品牌就會挨“餓”,這一畸形的商業(yè)生態(tài)狀況一度是中國手機廠商的心病,原因是任何一個與蘋果相關的供應鏈環(huán)節(jié)都有可能引發(fā)行業(yè)地震,比如芯片緊缺。
如今,隨著國產手機不斷向高端邁進,與之配套的中國供應鏈能力也在集體提升。
比如蘋果去年發(fā)布的iPhone6S及iPhone6SPlus,最大亮點無疑是全新壓力觸摸屏ForceTouch,這塊被賦予壓力觸摸的黑科技或將被蘋果命名為“3DTouch”(3D觸摸)。
“之所以叫作3D,是由于其將能夠識別三種ForceTouch動作——即輕觸、按壓以及重壓。”手機上游觸控廠商匯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采用壓力觸控不但可以減少按鈕數量,還可以提供更多的控制效果,這個功能在游戲中應用會比較廣泛,比如說油門、噴火、起跳、打球等。但這種技術在蘋果新品推出前,中國的供應鏈廠商已經開始研發(fā)。
事實上,隨著近一年來國產手機紛紛轉向中高端市場,不少優(yōu)秀的上游供應鏈企業(yè)開始與中國廠商加強合作。
如玻璃加工商藍思科技和伯恩光學、觸控面板廠商歐菲光、電感供應商順絡電子,以及提供鋰電池與移動電源的欣旺達與卓翼科技等。僅從供應鏈布局上來看,目前與小米結盟的國內供應商就有上百家之多,而在金立的一場全球供應鏈大會上,包括聯(lián)發(fā)科、三星、高通、村田制造所等在內的500家全球頂級供應商代表均有出席。
“這些年隨著我們自身的進步,越來越有感觸,蘋果已經不再是這個行業(yè)中曾經遙遙領先的超級領跑者,雖然仍然處于第一方陣,但已經不再是觸不可及。蘋果、三星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國以及全球競爭對手的沖擊,這說明中國軍團集體的努力,讓全球的競爭對手感受到了這份壓力。”中興手機負責人曾學忠對記者如是說。
在CounterpointResearch高級分析師閆占孟看來,在中高檔智能手機市場上,更重要的是價格競爭、產品發(fā)布速度、渠道運營商關系及傭金。在這些方面,中國本土品牌比國外品牌有優(yōu)勢,因為它們給予零售渠道的傭金更高,價格也更有競爭力。這也讓不少消費者開始將目光轉向國產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