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那種辱之不怒、屈之不怨、驅(qū)之不走、恨之報德的行為。若有這種人存在,這人絕不是忠誠,而是愚蠢。岳飛蒙受無盡屈辱,但仍對宋朝皇帝忠心不變。這雖不能說是他的愚蠢,但并不能由此說他忠誠偉大。在此支配他行為的仍是他的自私自利。他明知以皇帝為首的投降派行徑是損害國家民族根本利益的行為,他還掌握有強大的武裝力量,能揮師京城,清君側(cè),除掉投降派,為國家民族的利益有所作為。但他選擇了愚忠,寧可受辱被殺,也不反皇帝。這是他出于一種自私的本能,意識到以武力抗拒賣國行為,會冒太大的風(fēng)險。因為皇帝代表國家,選擇反抗皇帝,振救民族這一途徑,沒有百分之百的勝算,因而要冒誅滅九族的風(fēng)險。相反,選擇逆來順受的行為,保住名節(jié),青史留名,卻沒有任何風(fēng)險。在封建社會,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利益,不僅可以光宗耀祖,而且還可蔭及子孫。
忠誠不是對他人的順從,而是對自己利益的重視。它代表的是一種鞏固的利益關(guān)系,家狗趕不走。有吃的野狗也會變成家狗,沒有吃的,家狗也會變成野狗。絕對的忠誠是不存在的,忠誠只是一種利益依存關(guān)系。他的最大利益,只能從你那兒獲得,不能從其它另外任何地方獲得,他就會對你忠誠。正是這一忠誠的內(nèi)在含義,為我們提供了判斷他人忠誠度的有效方法――期望平衡法。
一般而言,只有我對對方有所求,能從對方獲得一定利益的滿足,對方對我也同樣有所求,能從我這里得到他所期望的利益的滿足時,彼此才會尊重對方,所謂的忠誠才能建立起來。也只有建立在這種相互依存關(guān)系上的忠誠才可能長久。
現(xiàn)在我國不少企業(yè)的大老板,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稱心的 經(jīng)理人 ,但大都是蜜月尚未度完就分道揚鑣了。其原因在于二者之中有人發(fā)現(xiàn)從對方獲得的利益與自己的期望不一致。分析起來有三種情況:
n 彼此的期望沒有充分表達,當(dāng)逐漸了解到對方的期望后,或者因為不能滿足對方的期望,或者認為對方的期望不切實際而輕視對方的期望,因而造成其中一方不滿。
n 一方,或者雙方,沒有想到對方的期望要由自己來滿足,最后發(fā)現(xiàn)不能為對方的期望提供滿足,因而造成對方不滿。
n 彼此之間獲得的利益滿足不對等,一方獲得的滿足大,而另一方卻相對較小,較小的一方產(chǎn)生了不滿。
這三種不滿情況中的任何一種不滿情況,只要公開表達,二者之間的矛盾也就公開化,彼此間的合作也就走到了盡頭。而只有雙方都感到從對方所獲得的利益滿足,與為對方提供的利益滿足對等時,這種相互依存的忠誠關(guān)系才會建立起來。每個人都會把從對方獲得的利益滿足,與自己為對方提供的利益滿足進行比較,如果這種比較讓任何一方感到不平衡,這感到不平衡的一方就不可能有什么忠誠。
有些人認為,如果一個人心胸開闊,處事大度,在人際交往中不斤斤計較,這個人就有忠誠度。其實這種人更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種具有高忠誠度的人,他只是能把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進行平衡的人。并且,如果他所獲得的利益欲望滿足總量,使他感覺到與所付出――為對方提供的滿足不對等時,他會不動聲色地與你拉開距離,結(jié)束這種可能存在的依存關(guān)系,讓所謂的忠誠永遠消失。從這個意義上講,這種人的忠誠度是更低的。如果他計較彼此之間利益的對等,相反是他是更看重這種依存關(guān)系,他的忠誠程度相應(yīng)還可能高一些。
——————————————————————————————
舒化魯,管理學(xué)家,規(guī)范化管理權(quán)威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