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什么?HR是經常與這個概念打交道的,但真要向他們問起來,他們未必能馬上給出一個準確的答復。誠然,這里面有個人經歷的不同,造成對概念的理解有差異,但總的說來,人才其實是一個并無標準的理念,以歷史給我們留下的故事來講,管仲、樂毅這種一手可定國家興衰者是人才,孟嘗君的雞鳴狗盜之徒這些盲流也是人才。
本世紀以前,我國的人才標準比較僵化,基本上是“初中生下基層、高中生坐辦公室、大學生當領導”的模式,現在這種觀念雖然早已落伍,但許多許多企業(yè)在招聘人才的時候,仍會自覺或不自覺的采用德智體美勞的全面標準,要求能力出眾、品德無瑕、直至相貌端正……古人對極致的追求讓中國人都有完美主義者傾向,當然,如果是挑選人生伴侶,這樣當然沒有錯,不過對于企業(yè)選擇做事者來說,這樣就有些過火了。
完美雖然好,但那只是虛無的鏡花水月,化學界有共識,世界上不可能有100%的純凈物,同樣的,職場上也不可能有100%的完美人士。對于負責招聘的HR來講,就需要暫時忍下自己的求全心理,對不那么完美的求職者網開一面。
三個不等號
學歷≠人才
上海曾經搞過一個人才引進計劃,但限制最低標準為本科學歷。如果照這樣來算的話,比爾蓋茨來了也會遭到無情的拒絕,盡管他的微軟公司市值超過半個上海的經濟總量,但他沒拿到大學畢業(yè)證。
這個計劃看起來很合理,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稍加對比就顯得有些荒誕。人才是一種內在的能力,而不是那張薄薄的文憑?,F在的就業(yè)市場上,唯學歷為準的情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仍然普遍存在著大專或本科之類的門檻,沒有相應的那張紙,根本連進場表演的機會都沒有。雖然大家的觀念都已經發(fā)生了轉變,都承認學歷不等于人才,但在行動上,顯然沒有做得很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