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近一年的危機管理講座到這期就結束了。我們在此對主要的危機管理方法做一個概括和總結,同時,我們想明確一下危機管理的主要目的:讓企業(yè)欲火重生,繼續(xù)為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危機管理的道理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字——“贏”。
“毒地板”的逆轉
“無風不起浪,我相信安信在賣毒地板!”“ 安信太無良!對不起這牌子!”“ 期待安信的誠信公布,要求真相!”這是去年危機公關中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公眾提出質疑。
2012年2月16日,一篇署名為“李曉燕”的網絡文章在凱迪社區(qū)發(fā)布,指出安信地板提供的產品存在甲醛超標情況,引發(fā)跟帖無數,也引起人們對于安信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關注。第2天,房地產商萬科公布了該公司精裝交房所用的全部安信產品名單,涉及16個城市29個項目,首批復檢地板當日被送往質檢機構。短短16天時間內,圍繞著公眾質疑,萬科和安信均在漩渦中積極應對。
“凡是涉及到人身安全健康的,一定要慎重,不能有僥幸心理,在質量控制檢測方面,絲毫不能放松。如果當初購進地板時嚴格檢測,那么這些問題也可避免。”萬科總裁郁亮主動承諾承擔所有責任,做出賠償,且為終身賠償,此舉旨在打消消費者的顧慮。對于此事件,安信董事長盧偉光同樣也是回應一切質疑,愿承擔一切責任。
同年2月29日,安信地板公司在上海召開發(fā)布會,盧偉光表示,通過上海市質監(jiān)局的抽檢,安信地板并未出現甲醛超標的情況。“安信會用積極的行動、誠懇的姿態(tài)改變消費者對安信的不良印象。” 盧偉光表示,“對全國所有客戶,從今天起銷售的實木復合地板質保期由1年升級為5年,質保條款不變。此外,對于購買安信地板產品一個月內承諾無理由退貨”。
安信與萬科主動應對的態(tài)度,贏得了客戶的贊許,信譽不降反升,因為他們的消費者非常明白,透過此次事件,廠商及其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是負責任和值得信任的企業(yè),這是他們經過實際行動證明了的。正如巴菲特說的,對于危機事件“清楚地說明你并不了解全部情況,然后迅速將你知道的說出去,你的目的是正確對待、迅速處理、公布信息,最終解決問題。”
以“軟”克硬
多個案例證明,在危機前就有明確的經營理念的企業(yè),往往危機處理得最好。當周圍的一切東西都在倒塌時,他們至少還有原則可以依靠。哈佛有一個經典案例,即著名藥企強生對于泰諾案例的處理。幾年前,當被氰化物污染的泰諾膠囊引發(fā)一系列死亡事故后,公司當時的CEO認為,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保證公眾的安全和恢復公司最暢銷產品的聲譽。通過大劑量的廣告投入和電視宣傳,公司將3100萬產品從全美各商店的貨架上和顧客家庭藥柜中收回。然后重新設計了包裝,并在3個月內將企業(yè)的市場占有率恢復到危機前的95%。這個奇跡的取得是付出了代價的。從商業(yè)的角度講,泰諾事件證明了強生對于企業(yè)的責任,對于顧客生命的關心和道德標準的堅守。這里的道德底線是:如果你是一個面對公眾的公司,你就不能無視公眾的存在。另外,企業(yè)的聲譽比大家能夠估計到的還要重要許多。當你迫切需要公眾相信你時,公眾是否信任你?而公眾信任是你成功處理危機的關鍵。
危機孕育成功的種子
諸多案例證明,每一次危機既包含了導致失敗的根源,同時也包括了孕育成功的種子。如何從危機中獲益,是危機管理的重頭戲。我們崇尚的方法是以“軟”克硬。 因為危機來臨,企業(yè)陷入危機,并成為報紙的頭條新聞,此時的危機是硬的,是不能回避的。如果我們以硬碰硬,必然慘敗,而如果我們用合適的方法管理和控制危機,即以“軟”克硬,以柔克剛,以誠心換信任,反而會獲得滿意的結果。
1993年,美國軍隊成功地處理了一次炸彈危機,從而成為哈佛商學院的經典案例。當時,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附近的普林瓦利居民區(qū),突然發(fā)現了一批過去殘留的彈藥。如此,當地的居民一定要被疏散撤離,否則彈藥隨時爆炸,會給居民的人身安全構成威脅。怎樣處理呢? 可想而知,居民們聽說后群情激昂。一位將軍被派來處理危機。這期間,他每晚都過來與社區(qū)居民座談溝通,媒體也被邀請參與。將軍對于居民們提出的五花八門的問題,認真傾聽,并且盡其所能耐心解答。事情進行得如此順利,以至于危機結束后,涉事街道的居民一定要街道更名為這位將軍名字,以便永久地懷念他。
以誠摯之心換取公眾信任,化“危”為“機”,是我們對待危情的積極態(tài)度,也是我們要努力爭取的最好結果。
志在必“贏”
中文象形文字的博大精深,使我想把危機管理的方法,用一個“贏”字來概括。分解一下,“贏”字是由五個不同的漢字構成:“亡口月貝凡”。“亡”,說明企業(yè)必須要具有危機意識,如果沒有這種意識,企業(yè)必“亡”。“口”表示企業(yè)應當具有溝通意識,企業(yè)需要上下溝通,內外溝通,與企業(yè)的利益相關者溝通,與媒體溝通;“月”,是一個表現時間的詞匯。把握時機,是危機管理中獲得成功的關鍵要素。“貝”,是指危機管理中金錢的重要性。企業(yè)要備有足夠的資金,以防不測;“凡”字則表明企業(yè)要以平常心來對待危機這件事。危機是一種常態(tài),企業(yè)要發(fā)展,就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危機。企業(yè)即要生產,就要面臨方方面面的問題,稍不注意,擦槍走火在所難免。我們采取“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方法以應對。
現代企業(yè)需要具有預防危機和處理危機的五種能力,不懼怕,不躲避,胸有成竹,嚴陣以待。這5種能力就是:1.領導力; 2.溝通力; 3.員工的基本力;4.執(zhí)行力;5.轉化力。具備這5個能力,企業(yè)就具備了化“危”為“機”的可能。企業(yè)為盈利而生,企業(yè)必須利用一切機會,來為社會為自己贏得利益,而良好的危機管理系統(tǒng)是保證企業(yè)基業(yè)常青的基礎。
危機管理6項原則
速度第一原則
快速反應,控制局面,防止擴散升級
承擔責任原則
公眾利益至上:把公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組織利益放在第二位
公眾情感和預期:組織態(tài)度決定公眾情感變化和預期,建立信任
真誠溝通原則
誠意:快速、透明代表著危機中的誠意
誠懇:不回避問題,不推卸責任
誠實:錯誤可以原諒,說謊不可以原諒
系統(tǒng)運行原則
全局統(tǒng)籌,分層部署,措施有力,合縱聯(lián)橫,統(tǒng)一口徑,標本兼治
權威證實原則
避免自說自話,第三方權威證實
隔離原則
預測潛在危機主體,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次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