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做銷量,淡季做品牌”,近些年來這句話仿佛是被公認的市場、渠道推廣策略,大家已經(jīng)習慣這種定式的思維模式,但就是這句公認的理念,卻留下了太多可以想象的市場發(fā)揮空間,也就是說“淡季照樣可以做銷量”,而且是品牌、銷量兩不誤!
為什么這么說呢?
利于整合、爭取終端推廣資源
總所周知,旺季的時候,一些終端資源是很難爭取到的,就是爭取到了也需要壓低價格、攻關(guān)、高價才能實現(xiàn),但淡季就不同了,眾多品牌銷量的原因,不做銷量的推廣,導(dǎo)致很多終端資源是閑置的,這時銷量的推廣,比較容易爭取到較好的陳列、宣傳位置。
大大降低市場推廣費用的投入
正是前面提到的終端資源在淡季的時候閑置較多,終端對費用的收取要求就沒這么高,有些時候價格做到位,免費提供的也屬正常,反正對于終端而言,有棗沒棗打一桿,閑著也是閑著,能收取一些就收取一些,就是收取不到,反正此時有推廣也能拉動自身的銷售人氣。
打擊競品大幅擠占市場份額
淡季時因為整體銷量不大,市場份額就這么多,此時做銷量的推廣能起到很好的打擊競品的作用,很大程度的搶占為數(shù)不多的市場份額。
凸顯品牌,品牌、銷量可兼得
淡季是指相對于旺季來講,銷量也相對較少,但銷量少不等于沒有銷售,所有競爭對手都停下來時,你去主動做銷量的推廣拉動,在同來品牌中就凸現(xiàn)出來,容易引起終端消費者的關(guān)注,這樣品牌的概念就會恰如其分的印在消費者的腦海里,同時,銷量也有了,實現(xiàn)品牌宣傳、銷量增加的雙豐收,又何樂而不為呢?
淡季推廣的渠道在終端
但需要提醒的是:淡季推廣的渠道在終端!因為終端直達消費者,可以形成真實的銷售,而投在流通渠道上,則會形成移庫的惡性循環(huán),各級渠道商只會此時囤一批貨,賺取活動資源,慢慢消化,起不到企業(yè)真實的推廣目的,對市場百害無一例!
所以說,營銷沒有定式,達到自己的目的才是正確的選擇。換一種思路、換一種思維模式,也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本站文章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用于交流學習,如有侵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耳聾的青蛙》
有一次,有一群青蛙比賽爬上一座高塔。
許多人聚集在高塔周圍觀看。他們不相信參賽的青蛙能登上塔頂,于是大聲喊"別費勁啦!你們這些青蛙是不可能到達終點的!"聽到這些話,一些青蛙開始退出比賽。但有一些青蛙還在堅持,向塔頂前進。
觀眾們繼續(xù)在喊:"別費勁啦!你們也不會成功的!"隨后不久,青蛙陸續(xù)放慢腳步,放棄了比賽,此時只剩下一只青蛙還在默默地向上爬,而且越爬越有勁。
接近終點的塔頂了,那只青蛙用盡全力終于登上了塔頂。此時塔下群眾一片歡呼聲,歌頌這位青蛙英雄。
人們好奇地想知道這只青蛙是如何堅持下來的。于是對它進行專訪在,此時人們發(fā)現(xiàn):原來這只青蛙是個"聾子"!
管理故事哲理
切記,什么時候都是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永遠不要讓別人的悲觀情緒毀掉你心中最美好的希望。對于新晉升的管理者也是如此。以前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下屬。這種角色的轉(zhuǎn)換完成之前,尤其是過渡期,新工作難以開展,抱怨也逐漸增多,以致于最后可能都懷疑自己根本不是當管理層的料兒。這時候,再加上身邊某些心懷不軌的人,在邊上私下談?wù)?、扇風點火,事情往往會朝壞的方向發(fā)展。所以,如果有人說你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那么不妨就"裝聾作啞"吧,于公于私都有好處。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