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司可能都采用過打分評價的 績效 評估模式,操作起來雖然很簡單,但評出來的結果確總是難以讓人滿意,很多時候結果與實際并不相符,確切的說好的未必真好,差的未必真差。既如此,打分評價基本上就變成形式了,因為他沒有了公信力。不但不能激勵職員。反而弄得大家相互抱怨、數(shù)落。正常的工作氣氛也被破壞了。
最常見的打分問題出在兩種人身上,一種人稱為“好好先生型”,打分表現(xiàn)為誰都不得罪,我見過最經典10分制能打出9.992、9.993一系列分數(shù)的,比青歌賽的評委還牛。另一種人稱為“小肚雞腸型”,打分表現(xiàn)為關系好的與差系差的兩個極端,即好的可以給滿分,并的可以給0分。這種打分法由于差幅太大,被評人的平均分會受到拖累,難言客觀公正。很自然,碰上以上這兩種人,打分體系勢必都會受到挑戰(zhàn)了。
解決方案:給幾個方法供大家參考:1、平均分對比法,簡單的說就是個人打出的分數(shù)與所有人打出的分數(shù)的平均分數(shù)作比較,規(guī)定分差限值,超出規(guī)定分差限值的剔除不用;2、強制排序法,就是不管你打多少,我按得分高底排序(限制打相同分),根據(jù)得分對被評人排序,公司統(tǒng)一配分;3、強制分檔法,被評人分成優(yōu)、一般、劣三檔(愛分幾檔分幾檔,看被評人多少而定),規(guī)定每檔所占人數(shù)比例,要求打分人將被評人對檔入座即可,公司統(tǒng)一給每檔配分。
方法還有很多,適用就好。
隨機讀管理故事:《阿氏實驗》
半個世紀以前,心理學家所羅門·阿氏有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并且從此后不斷被人們效仿。
這個實驗由8個人來共同完成。實驗者請這8個隨意選擇的實驗對象,集中在同一個房間里,然后向他們展示一張劃有四條垂直線段的卡片,并要求每個實驗對象依次分辨出,右邊的三根線段中,哪一根線段與第一根線段長度相同。
其實,在8個測試對象中有7名在實驗之前已經被安排串通好,他們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最右邊那根線段與第一根等長。但實際上,他們的選擇是錯誤的。而最后一名實驗對象就要面臨這樣的抉擇;是茍同于其他7個人的選擇,宣布他明知是錯誤的結果,還是提出與眾人不同的答案。
通過這樣的幾組試驗,有3∕4的人都至少一次放棄了正確的答案去選擇了大多數(shù)人選擇的錯誤結論。
管理故事哲理
德國哲學家弗蘭德里克·尼采發(fā)現(xiàn):人們更愿意相信被別人認定的事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從眾心理。人們在對一件事物做判斷時,往往會受外界的影響。而優(yōu)秀的企業(yè)領導者,應該具備抵御這種隨他性的能力,從而進行獨立思考。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