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我接觸網絡格斗游戲DNF,在格斗場遇到一個跟我一樣等級的人pk了十幾把,不管怎么努力都打不過他,我忍不住發(fā)問了,大哥,我為什么打不過你啊?他說。
你裝備都沒有啊,兄弟!
幾天之后我又在PK場遇見了他,我心想,哼哼,這次我?guī)R了裝備,還不弄死你。又被虐了十幾次。大哥,我為什么打不過你?。克恼f,你沒有一點游戲常識。我走出網吧,挺了挺胸膛,迎著刺眼的陽光,發(fā)出一個猛烈的疑問。
屮!常識是什么?
這個一直虐我的朋友后來成了我老師,第一次參加WCG全國格斗大賽拿到了第二名,而我也在他“退役”后成為那個區(qū)的第一。
后來我意識到在任何一個領域,如果我們要贏。有兩個東西必須要知道,常識。很多時候我們跟人的差距就是這一層紙,捅破了就豁然開朗。
還有一個是意識,意識就是做到打破規(guī)則的能力,例如史玉柱把保健品當禮品賣,把廣告往俗里拍,征途采用道具收費,而之前幾乎所有網游都是按時間收費。
關于意識我也不能說我有多少,所以有機會再說,先整理一些我看重的,常被忽視的九條常識,希望能給跟我一樣愛學習的人一些啟發(fā)。
一、看點書,了解點常識
常識是做事的基礎,工作這么久我看到太多的人缺乏基本常識,卻經常想著打破常規(guī)。
例如:研究用戶注意力和行為決策對市場營銷專家來說是常識
而很多市場人員,從來沒有關注過““注意力”和“行動決策”。
或許很多人能靠收藏的關于文案的38個套路"寫"出一兩條不錯的文案,但并不能持續(xù)保持,也不會有解決“突發(fā)”問題的能力,因為不知道這些文案背后的基本原理或營銷策略。
對于一些“教科書”般的知識,首先要篤信,整天沉迷于搜集技巧,十年之后大概也還是在到處搜集技巧,而其他人早已經草木竹石皆為劍了。
二、保持愚蠢,用戶為先
以信息流文案舉例,多數用戶不會在你文案上停留超過1秒。你的文案不管感性理性至少要做到一句話讓目標用戶秒懂。
“甜過初戀”對我媽來說效果遠不如“1元三斤”
“此刻盡絲滑”對我爸來說遠不如“太TM好吃了”
“身材曼妙”對我來說遠不如“沙漏般的身材”
再舉個例子:解釋一下“DSP是什么”
先看看百度百科是如何解釋的。
(Demand-Side Platform),就是需求方平臺。DSP是一個系統(tǒng),也是一種在線廣告平臺。它服務于廣告主,幫助廣告主。。。。(此處省略一萬字)
連大專學歷的我,看了兩小時都還沒明白,就不能照顧一下我們聰明人嗎?
我今天咨詢了一下DSP行業(yè)的朋友,我給它換個稱呼---流量超市,大家感受一下。
● 注意力、選擇成本
我看過很多廣告頁面就堆積著一堆優(yōu)惠,產品,10種餅干、20種冰茶、30門課程,用戶看得頭都要爆炸。與諾貝爾獎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齊名的巴里·施瓦茨稱之為---信息暴政。
面對信息暴政,用戶通常不知道如何做出選擇,多數的選擇是---不行動
● 行動成本
轉化路徑設計,一條核心信息,一個清晰的引導指令是最好的設計。
我之前說過,行動這件事是有加成效應的,讓用戶先從一個簡單的要求開始,一步一步讓用戶做出更困難的行動,這種手法心理學家稱為---踏腳入門技巧,原因可能是人都有糾結于沉沒成本的心理和有保持自己行動一貫性的習慣。
三、80%的精力花在用戶調查上
你可能并不知道用戶是誰
我的老師踏浪100CEO,即便有著十年市場總監(jiān)經驗,在創(chuàng)立踏浪100的時候也犯過這樣的錯誤---他以為他的目標客戶是企業(yè)白領。
后來通過深度調查發(fā)現,反饋最積極的是那些剛入互聯(lián)網不久小白人群,后來運用這些信息,將營銷策略微調,銷售和利潤都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
不看用戶說什么看他做了什么
很多人恨貪官,又拼命報考公務員,罵北京房價高,卻拼命往北京擠,痛罵游戲坑錢,卻又日夜不眠不休,人們憤怒,不是覺得不公平,而是覺得自己在不公平中。
四、不要迷信數據
數據會騙人
例如平均值,不要把用戶看成一個平均數---平均用戶。《黑天鵝》作者塔勒布說不要試圖去過一條平均一米深的河。一條河可以在很大范圍內只有幾厘米深,但中心位置有十米深---人會被淹死。
你和朋友乘坐一輛公交車,這個時候馬云上來了,你們的平均財富增加了多少個百分比?
閱讀數據你要有完整流程經驗
舉個現實點的例子,通過推廣文案“充值10元戰(zhàn)力前三”獲取的用戶和“充值100元戰(zhàn)力前三”的用戶付費能力是有很大差距的。
一個渠道獲取1萬用戶,發(fā)現還不如另一個渠道1千用戶,并不能判斷哪個渠道更好,問題可能出在“10元”和“100元”。當有你看到“平均”這個詞或者一些反常的數據,你最好還是對它敏感一些,試著探究一下背后的真相。
說到這里,我說一點點雞湯,剛入行的朋友做事情別分份內份外,我老師說---不禁止即自由,因為懂分析數據你通常得有完整流程經驗。
五、相信常識,懷疑一切
互聯(lián)網廣告圈存在著這樣的傳說--點擊率低賬戶權重會低,很多人對此說話還深信不疑。
這事的常識就是,任何一個正常人都不會憑一個維度判斷一件事。
心理學中有個威望效應:看上去更專業(yè)的人,其意見和判斷的權威性就越大。我們很多習以為常的想法通常是被威望暗示的結果。
如果一個問題但憑簡單的驗證就可以解決的話,那就動手檢驗一下。
我剛接觸新聞信息流廣告的時候,看到有些新聞平臺的用戶定向很詳細,很專業(yè)的樣子,我很納悶,一個新聞app你是如何對用戶做出精準判斷的?于是向著名的“免費專家咨詢平臺”知乎咨詢了一下。
六、把簡單的流程“復雜化”
比如廣告成交=點擊量*點擊率
然后細化:
點擊量=曝光*點擊率
點擊率=點擊人數/覆蓋用戶范圍
點擊人數=被廣告吸引并點擊的人數
這樣你就能清晰知道問題可能出在哪里,如何調整。例如文案點擊率不行,原因可能是覆蓋用戶范圍太大,又或者點擊人數太少。
七、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上
毛爹爹說做事情抓主要矛盾,每件事都想打一百分,最終只能得到0分。
大家都要我注意排版,而我認為寫文章主要矛盾是內容---能給大家提供什么價值,而排版本質上是用來錦上添花。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看不見的大猩猩。說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的時候會對其他很明顯的事情視而不見。
"人們對黑色的大猩猩視而不見"
如果寫文章注意力花在排版上,通常會對內容上的缺陷視而不見。我對排版的標準就是不影響閱讀,因為內容還有很多缺陷,目前注意力不適合花在排版上。
我多花點時間精力打磨內容,你放多點注意力在我的內容上,這是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八、沒有完美的產品,只有合適的推廣角度
一句諺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這樣的邏輯你也可以理解為---產品不是沒有市場,而是缺少發(fā)現市場的眼睛。
不同的賣點
例如我最初推廣游戲,并沒有像同行一樣以“品質”為出發(fā)點,只扎根于對事物本質的思考---能為誰提供什么樣的價值。
很多人談到情懷就想到兩個字--坑人,我不這么看。
你看看電影市場,常常冒出高票房低口碑的電影,說明多數人越來越不看重產品本身能提供什么了。
我曾經看過一部30年前的電影
去看這個電影之前我是這樣的預期---5塊錢給電影公司感激他們把哥哥的電影搬上銀幕,15塊錢是給自己的青春買單。
每個人都不傻,做出一個行動一定是你給了我一個足夠關鍵的信息,同質化市場中,情懷如果能讓你脫引而出,為什么不呢。
換個思路而已,就像你告訴我小時代好看是騙我,但告訴我陪女友看小時代是對她最好的寵愛是幫我啊。
給我戴上“寵愛女友”的高帽子,就算我對這種電影有抵觸,也會毫不猶豫的接受。
不同的市場
我的女神在北京開了一個甜品店,店里環(huán)境是這樣的。
產品是這樣的
這樣的
你可能會問,這么好的產品有什么問題?
問題就在她太專注于像她一樣的用戶,焦點全在產品品質上,而看不到更大的市場。
九、堅定的價值觀
前幾天那篇文章看到有些反饋我挺意外,感覺大家的三觀被我不成熟的文筆帶到溝里了。
哎喲喂,我初心只是想幫大家解決如何面對在產品不好的境況下,減少一些內心愧疚感保持專業(yè)性。
事實上在我看來有些微商的營銷手法跟詐騙無異。本質上就是一種詐騙方法,利用人性的弱點采用一些心理學技巧欺騙他人,這種東西可惡的不是騙人錢財,而是在人最無助,最想要“擺脫窮途末路的困境”的時候趁火打劫。
我夢想做一個有錢并幸福的人,而不是光有錢的人,要不然我早加入微商大軍了。
最后
今天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這幾年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難不是錢少事多,而是沒人指點,相信大家也有這樣的感受。如果說有什么重要經驗值得與大家或者自己說也大概就這些了。與大家共勉,同時希望大??吹轿业牟蛔隳苤更c一二。
這可能是我在鳥哥發(fā)表的最后一篇文章了,因為寫著寫著我發(fā)現自己對好多問題理解并不透徹,人在“風口”上容易產生幻覺,所以我打算趁著這段時間靜下心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