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媒體介質的豐富多元,為營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渠道便利和創(chuàng)意支持。另一面,見慣了各種明里暗里的推廣“花招”,用戶對營銷的免疫力日趨見長。
營銷,越來越變成一件考驗智商、情商和策商(策劃能力商數)的事情。
到底該怎么做?似乎,難以找到標準答案。不過,凡事只要心甘情愿,也就變得簡單得多。
移動互聯(lián)網下的弱勢營銷,講求以弱勢姿態(tài)與用戶對話,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攻占用戶心智區(qū)間,不是催促你被動購買,而是吸引你積極主動選擇。

這種暗藏心機,實則滿滿“燒腦”味道的“蠱惑術”,不是陰謀是陽謀。
營銷,關系產品,更關乎人性。凡是成功的營銷,無不準確把握了人性。人性中既有真善美的陽光,也有懶惰、虛榮的“陰暗”,還有對未知和不確定的發(fā)掘興趣,即好奇心。越是不了解的事情,越能營造一種神秘感。
神秘感是一種吸引力,吸引你去探索其中的秘密。這種由神秘感引發(fā)的征服欲,和馬斯洛需求層次的最高級別——自我實現感,并無二致。
為什么男人更喜歡帶有神秘感的女人?做營銷與談戀愛有相似之處: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所以才會產生迷戀。美國營銷大師莎莉·霍格斯黑德直接在著作《迷戀》中表示:營銷,其實就是和你的消費者談戀愛,讓消費者迷戀你、追隨你。

一旦用戶對產品或品牌產生迷戀,營銷也就進入無招勝有招的境界。
征服神秘帶來的精神愉悅甚至可以超越產品的使用價值。德國第一酒精飲料品牌野格酒,味道并不可口,甚至被有人吐槽“惡心”、“難喝”,卻沒能阻止它在歐美酒吧中被人爭相追捧。
為什么封測(封閉測試)這種始于網絡游戲的技術性測試方式,為什么被一再移植到其他產品中?和“神秘”也脫不了關系。

作為企業(yè)或品牌內部自我調適的過程,封測有三種形式,商業(yè)模式封測、產品封測和營銷封測。前兩種封測的“內向性”邏輯很清晰:通過在小規(guī)模人群的嘗試,驗證商業(yè)模式的可行性或漏洞,然后予以彌補或修正;找到改進產品的方法,生產出更優(yōu)質、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
而營銷封測的“外向性”推廣味道十足:打造神秘感,擴大影響力,甚至營造饑餓營銷,將封測做成傳播。
“封測”因雕爺牛腩而火,雕爺卻不是封測第一人。在他之前,還有營銷天才巨人史玉柱。在腦白金推廣時,他在江陰小城做封測,殺手锏就是使用帶有神秘感的軟文,引發(fā)人們的好奇心?!度祟惪梢?ldquo;長生不老”?》,到底是否可以?《一天不大便有問題嗎?》,有沒有問題?……反正,點開看一看就知道了!

當然,點開之后,你看到的終究還是腦白金對身體健康的益處,能潤腸通便,能延緩衰老……無論怎樣,腦白金已經被你認識了。是不是還有些嘗試的蠢蠢欲動?
無封測,不營銷。封測既可以幫助提高產品質量,又能夠激活用戶的好奇心、吸引眼球。沒有試過,你怎么知道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