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企業(yè)目標體系,必須包括有企業(yè)的各個時間段上的各個方面的決策,正是這些決策的內容作為一個整體構成了企業(yè)的目標體系。在現實中,忽視長時間段的目標措施計劃 ,認為沒有必要制定企業(yè)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的人很多,他們的“理由”有一般四:
決策之間時間的協(xié)調上困難。決策,就是為未來的行為進行選擇,已經變成現實的東西是無法再選擇的。決策本身會形成一定的決策沉淀成本,因而使前一決策對后一決策構成約束,使后面的決策只能在前面所作決策基礎上進行。因而使企業(yè)決策顧長難顧短,顧短又難顧長。
認為未來總是相對太遙遠,存在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做與不做這種決策沒有多大的區(qū)別。
有些人做未來長時間段的決策與做短時間段決策一樣,過于局限于現有的約束條件。不知道只要有充分的時間,可以通過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改變現實。結果是,做長時間段決策也沒有充分利用這種決策的自由度,更多地尋求機會、抓住機會。
因為決策信息更不充分,從心理上難以引起充分的重視。即使有對未來較長時間段的決策,也是一種很勉強的、敷衍的決策。
這些理由歸納到一點,就是決策上的時間段矛盾。但這遠不是理由。這一矛盾運用目標決策滾動制定法,很容易解決。
什么是目標決策滾動制定法?
在企業(yè)的目標體系中,從日、周到一年、三年、五年、十年,只要把這不同時間段的決
策綜合到一起,在做長時間段決策時充分考慮其得以實施的中、短時間段上的決策,在做短時間段決策時,又充分考慮其短時間段決策所服務的已有中、長時間段決策的合理性。并根據現實發(fā)展的變化,同步對中、長時間段決策進行調整。這就是目標決策滾動制定法。由它可有效地整合多個時間段上的決策,并且避免因長時間段上決策信息的不足造成的決策不當和失誤,消除目標剛性帶來的反作用。
比如,通過滾動式地進行目標計劃決策,在完成了長、中、短時間段相結合的完整目標體系決策之后,滾動地進行長、中、短三種時間段上的目標計劃決策,到了月末不僅為下日、下周制定目標計劃,而且為下月制定目標計劃;到了季末不僅為下月制定目標計劃,而且為下個季度制定目標計劃;到了年末不僅為下年制定目標計劃,而且為下三年、下五年制定目標計劃……這就實現了月度、季度、年度、三年等多種時間段的目標決策的統(tǒng)一和協(xié)調,這就把所有決策活動銜接融為一體了。
要通過長、中、短時間段組合的方式,來實現其決策的協(xié)調,就是要保證遠大目標與可操作性措施結合起來,使長遠決策不空洞,短時間段決策不短視。
做任何決策,因為都是針對未來的行動,所以都包含有對未來進行的預測和假設。這種預測和假設可能與未來發(fā)展的現實相吻合,但也可能因為信息收集不全面,使這種預測與未來發(fā)展的現實發(fā)生背離。在做短時間段決策時,重新審視和分析中、長時間段決策賴以存在的預測和假設,并不斷修正這種預測和假設,進而對早已做出的中、長時間段決策做出重新的分析,并在這個基礎上,同步做出長、中時間段的決策和再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