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證實性偏見:過于關注支持自己決策的信息
當我們在主觀上支持某種觀點的時候,我們往往傾向于尋找那些能夠支持我們原來的觀點的信息,而對于那些可能推翻我們原來的觀點的信息往往忽視掉。
2、只見芝麻,忘了西瓜:忽視機會成本
提到成本,人們往往更多的是財務角度的分析,而機會成本,則指因為進行了一項選擇的同時,喪失了其他選擇的機會,從而導致的相對收益減少。而且,從經理人的角度,機會成本不僅僅包括財務投入,還包括時間、精力和管理上的成本。
3、先入為主:過分相信自己的直觀感覺
先入為主和定位效應是決策中經常出現的一個錯誤。在沒有充分信息的情況下,人們往往會被自己的第一感覺所影響。有的時候,相信第一感覺是一種決策方式,但是,經理人還需要能夠從第一感覺中跳出來,更加客觀、全面的角度進行分析和思考。第一感覺往往來自一些細微的信息對自己潛意識的影響,而這種意識經常沒有被清醒的意識到。例如,在估計概率的時候,90%往往給人一個很高的概率的印象,很多人容易被90%的概率所先入為主地錨定住。以色列心理學家巴希勒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給參加實驗的人三種賭博游戲玩:
(1)賭一次性從裝有50%紅球和50%白球的袋子中能取出紅球。
?。?)賭從裝有90%的紅球的袋子中連續(xù)取7次能取出一個紅球
?。?)賭7次,只要有一次從裝有10%白球的袋子里取出一個白球就算勝利。研究發(fā)現,相對于1和2,人們更愿意玩游戲2,相對于1和3,人們更愿意玩游戲1.而實際計算一下,我們會知道,實際的勝利概率最大的應該是游戲3.由于人們很容易被90%的概率所錨定,陷入先入為主的境地,所以很多人的直觀選擇是錯誤的。對于經理人,在決策中,要冷靜判斷一下是否自己被某些信息先入為主的錨定住了,第一感覺往往并非正確。
4、不能自拔:沉溺于沉沒成本
在決策過程中,經理人還需要避免沉沒成本的誤區(qū),所謂沉沒成本,就是過去已經投入進去了,以后不可能再收回的支出,包括時間、資金、精力。許多時候,我們在決策的時候不僅僅考慮某件事情是否對我們有好處,還考慮過去我們投入了多少。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考慮某件事情是否對我們有好處,而不受過去投入多少所限制。
組織行為學家設計的一個實驗很好的說明了這種心理。游戲規(guī)則如下:拍賣一張100元的鈔票,從40元起拍,叫價最高的將得到這一百元,而叫價第二高的人則要支付所叫出價格的錢給主持者。游戲開始,眾人叫價。保守的人叫了50元,但隨后有人叫到了70、80甚至90元。就在這個時候游戲出現了異常,剛剛出80元的人一下子把價錢抬到了110元,而叫價的人還在繼續(xù)。實際上,在有比較多的參與游戲的人的情況下,理性的決策是不要參與這個游戲。但是,很多人之所以要在價格高于100元的時候還要出價,是因為如果自己的價格不是最高的就很有可能要失去自己的出價金額。而最終結果往往是加大了自己最終虧損的金額。這個就是因為既然已經付出很多了,所以必須要堅持下去的誤區(qū)所困擾,但實際結果卻經常是越是堅持,虧損越大.向前看,勇于舍棄,做到大舍大得,既需要一種遠見,也需要一種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