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人的护士》在线观看|大地资源二在线观看官网|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少女频道在线观看高清|天美麻花星空免费观看乡村|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國防大學戰(zhàn)略教研部教授,少將軍銜 《國防戰(zhàn)略與軍事》《國際形勢與中美關系》 提供專業(yè)企業(yè)內訓,政府培訓。 13439064501 陳老師
  2021年02月05日    徐 焰     
推薦學習: 國學乃智慧源泉,一朝掬飲,終身受益。承載先賢之智,得大師親傳。歡迎走進“遍天下桃李萬人,當代國學之塾”《中國國學百家講堂與智慧傳承班》,校友報名學費優(yōu)惠26800元 人包含(參禪、問道、朝圣三次游學)中國國學百家講堂特惠報名中>>
國防大學教授  徐焰少將
中國共產黨建立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幾代人的奮斗,中華民族已經實現了偉大的歷史復興。不過,中國崛起的同時面對著復雜的安全環(huán)境,當前又面對多元化社會不同價值觀以及黨內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和奢糜之風這“四風”的挑戰(zhàn),如何對待毛澤東思想已成為一個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問題。毛澤東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和解放后的軍事斗爭中的軍事思想以及他的哲學思想指,為我們后人留下極其寶貴的財富,今天也是人們端正黨風和指導工作的重要指南。
 
一、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及其歷史地位
1981年,中共中央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思想確定了新的定義——“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2013年12月,在中央舉行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座談會習近平指出:“革命領袖是人不是神。盡管他們擁有很高的理論水平、豐富的斗爭經驗、卓越的領導才能,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的認識和行動可以不受時代條件限制。不能因為他們偉大就把他們像神那樣頂禮膜拜,不容許提出并糾正他們的失誤和錯誤;也不能因為他們有失誤和錯誤就全盤否定,抹殺他們的歷史功績,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潭。”
對待毛澤東的思想和實踐的正確態(tài)度,應該是繼承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毛澤東本人以往的戰(zhàn)略思考和指導方式(尤其是解放后的決策)則應一分為二,繼承和發(fā)展其精華,并以其失誤為戒。
 
1.馬克思列寧主義軍事學說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軍事思想
    習近平最近強調共產黨人要“不忘初心”,這個“初心”就是共產主義的理想。馬克思主義指引了人類追求自身解放,恩斯斯在馬克思逝世后對其理論功績的評價概括為兩大方面——剩余價值學、歷史唯物主義。前身引導了被壓迫階級的反抗,后者為革命者提供了認識世界的武器。毛澤東從走上革命道路起,便信奉唯物史觀,也是他哲學思想的基礎,也是其領導藝術的理論淵源。
毛澤東戰(zhàn)略思想的形成,是在與國內外強大敵人的長期作戰(zhàn)中逐步形成、完善并趨于成熟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
毛澤東回憶早期學習馬克思主義,只學了四個字即“階級斗爭”,他早期閱讀的馬列主義著作也主要是列寧的著作。1925年毛澤東寫下的《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開篇就提出:“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這一思考,反映出毛澤東在大革命時期就在獨立思考中國革命的總體戰(zhàn)略。
在1927年至1937年的土地革命戰(zhàn)爭實踐中,毛澤東解決了如何以土地革命發(fā)動農民、如何建設軍隊、如何建設根據地這三個核心問題,從而提出了指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戰(zhàn)略原則。
 
2.理論家與統(tǒng)帥的雙重地位結合使毛澤東形成深邃哲學思維
在古今中外戰(zhàn)爭史上,像毛澤東那樣集軍事統(tǒng)帥與理論家于一身的人物非常少見。他既能從親自領導的戰(zhàn)爭經驗中總結出軍事理論,又可以把自己提出的理論付諸實踐和反復驗證,這個實踐的特點是古往今來許多軍事家所不具備的。
實踐第一,尤其是深入中國革命的實際,這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基礎,也是他后來一系列軍事業(yè)績的思想基礎。
毛澤東作為一個偉大的軍事家,首先在于他是一個杰出的戰(zhàn)略家。在重大關頭,他做出一系列關系國家前途的決策,即“大戰(zhàn)略”方面的決策。例如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戰(zhàn)爭取得最后勝利,在國際戰(zhàn)略全局上恰恰是利用了全球范圍的兩大力量對峙。1949年初,毛澤東在西柏坡總結:現在世界形勢是兩個老虎對峙,一個紅老虎,一個白老虎,我們正好利用這個間隙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
 
3.革命性與民族性統(tǒng)一造就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戰(zhàn)勝強敵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
毛澤東曾總結說:所謂戰(zhàn)略戰(zhàn)術者,講過來講過去無非就是四句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毛澤東解釋這一思想,其基本精神就是不要跟在人家后面走,要有自己的一套打法。你發(fā)揮你的優(yōu)勢,我發(fā)揮我的優(yōu)勢。你依靠先進的武器,我依靠有覺悟的人民。我能吃掉你時就吃掉你,我吃不掉你時也不叫你吃掉我。
    在革命戰(zhàn)爭、保衛(wèi)國家的軍事斗爭中,乃在國家建設事業(yè)中,毛澤東這種發(fā)揮自身長處,強調自己有一套獨特做法的思想,一直是人們堅持走中國特色道路的指南。
 
二、學習毛澤東思想及其領導藝術應掌握其立場、觀點和方法
根據中共中央十一屆六中全會對毛澤東思想的歸納總結,其核心主要體現為三個特點: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1. 實事求是──反對“本本主義”,開創(chuàng)有中國特色的革命戰(zhàn)爭道路
1927年8月至12月,南昌、秋收、廣州三大暴動的目標都是奪取大城市,受挫后毛澤東率先帶隊伍上山實行“武裝割據”。毛澤東開辟井岡山根據地時最早制定了《井岡山土地法》,仿照蘇俄模式,規(guī)定沒收地主(土豪)的田地分給農民,卻仍歸公有。1956年9月,毛澤東在黨的八大上回顧說:“在井岡山的時候我提出的那個土地法很蹩腳,不是一個徹底的土地綱領。”
1929年上半年,毛澤東率部從井岡山突圍到達贛南興國后,改變了《井岡山土地法》而制定了《興國土地法》。新土地法改變了蘇俄的土地公有方式,將土地分配給農民私有,發(fā)動農民打土豪、分田地有了基本指針。事實證明,土地革命、農民戰(zhàn)爭和共產黨的領導這三者相加,就構成了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全部內容?!?br />     
    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毛澤東總結豐富的斗爭經驗,寫出了《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以及他一生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實踐論》、《矛盾論》。強調一切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注重矛盾的特殊性,這是開創(chuàng)革命勝利道路的思想保證。
2.群眾路線──主要依靠農民參軍參戰(zhàn),以人民戰(zhàn)爭戰(zhàn)勝強敵
毛澤東從領導武裝斗爭起,便不但使用軍隊打仗而且用人民打仗,尤其是注重發(fā)動農民以形成人民戰(zhàn)爭,這恰恰是把歷史唯物主義應用于戰(zhàn)爭領域的體現。由于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主要依靠力量是農民,農民問題的關鍵又是土地問題,
在抗戰(zhàn)期間,中國共產黨動員人民參軍參戰(zhàn)的關鍵同樣是解決土地問題。中共中央為同國民黨合作抗日停止了土地革命,為解決廣大農民土地問題便實行減租減息(二五減租),以這種變相的土改動員起群眾。1946年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前夕,中共中央發(fā)布了《五四指示》,恢復斗爭地主和分配土地的政策,“保家保田,保衛(wèi)勝利果實”成為動員參軍支前的關鍵。
解放戰(zhàn)爭期間共產黨干了兩件大事,一是打仗,二是土改,土改又是打仗的基礎。
3.獨立自主──爭取外援時主要依靠自力更生隙爭取勝利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成為共產國際一個支部,國際派來的代表雖有正確的指示,多數人卻犯了瞎指揮錯誤(包括王明)。從1923年到1927年,蘇共中央政治局討論中國革命問題開過122次會,作出過738個決議,中國大革命失敗時卻毫無自我批評,把責任全推給陳獨秀。
從1921年至1927年,中國共產黨的活動經費主要靠蘇聯提供,國際代表能以此發(fā)號施令。1927年毛澤東率軍轉入被包圍的農村根據地之后,只能靠自力更生。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中共軍隊難以得到外援,靠“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解決了經濟上的困難,因而能抵制斯大林的一些錯誤意見。歷史證明,能“自力更生”才能“獨立自主”。
 
三、解放后毛澤東的軍事探索奠定我國國防戰(zhàn)略基礎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的性質和保衛(wèi)祖國的任務,制定了積極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也是毛澤東戰(zhàn)略思想在更新、更高階段上的發(fā)展。在國家建設中,毛澤東注重發(fā)揮廣大人民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強調“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人間奇跡。
 
1. 獨立自主,自強自立作為國際戰(zhàn)略中的基本立場
新中國成立時,部分民主人士建議新中國在美蘇之間保持中立,毛澤東決定“主動地一邊倒”。在“一邊倒”的戰(zhàn)略方針下,又要保持自立自強,那就是在聯合盟友時不能聽從指揮棒,爭取本國利益的最大化。
蘇聯在50年代提供的軍事援助幫助我軍邁入了現代化,然而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卻始終堅持自主的立場。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毛澤東下決心出兵朝鮮,通過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國重建了鴉片戰(zhàn)爭以后喪失的民族自信并贏得國際尊重。
在中美兩國綜合實力相差懸殊的形勢下,毛澤東為首的新中國軍事領導人在指導藝術上最高超之處,便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變整體力量上的劣勢為局部戰(zhàn)場上的相對均勢,特別是達到了以下四個平衡──
國際戰(zhàn)略格局平衡:敵打聯合國旗號,我國同蘇聯結盟并發(fā)動亞非民族解放運動,牽制了美國的主要力量。
作戰(zhàn)時間平衡:“白天敵人控制,夜間是我們的天下”。
作戰(zhàn)空間平衡:敵有??諆?yōu)勢,我有地面地下優(yōu)勢。
戰(zhàn)斗力平衡:敵掌握技術裝備優(yōu)勢,我有精神優(yōu)勢。
50年代中期,對我軍在東南沿海采取的軍事行動,毛澤東稱為“政治仗、軍事仗、外交仗、宣傳仗”的結合。在美軍介入的直接威脅下,毛澤東在指導作戰(zhàn)中既敢于斗爭,又善于斗爭,采取“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高超策略,在不擴大戰(zhàn)爭的情況下勝利地解放了浙東諸島,隨后并實施了炮擊封鎖金門的作戰(zhàn)。
 
2. 安定四鄰,以打求和以保障國家建設
解放初期,毛澤東、周恩來在處理周邊問題時確定了“安寧四鄰,以利建設”的方針。解放后軍委確定的戰(zhàn)略方針,又體現了不同保衛(wèi)我國安全的重點方向。1949年末確定“南重北輕”,以解放臺灣為重點;1952年確定“東北為死守區(qū),華北、華東為堅守區(qū),華南為機動防御區(qū)”;1960年廣州會議概括出“北頂南放”;1964年十三陵水庫會議確定“應付四面八方”;1969年后以“三北”為重點,后概括為“一條線”。
1962年,當我國經濟面臨嚴重困難時,印度乘機在中印邊界西段推行“前進政策”,毛澤東最后確定實施反擊。他曾指出,對印反擊戰(zhàn)是一場“軍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軍事仗”,其目的是“中印邊界上打了一仗,可以爭取十年的邊境安定。”事實證明,全國解放后我軍進行局部戰(zhàn)爭有一個基本規(guī)律,那就是——“打是為了和;不打不能和;打不贏也不能和;打過頭了還影響和。”因為,確定戰(zhàn)略目標應明確、合理、有限,與自己實力相符,這是戰(zhàn)略指導的基本要求。
3. 戰(zhàn)略指揮高度集中和戰(zhàn)術行動充分放權相結合
“大權獨攬,小權分散”的原則體現為戰(zhàn)略上高度集中,戰(zhàn)術上充分放權。毛澤東為首的我軍統(tǒng)帥部在戰(zhàn)爭年代形成的一個傳統(tǒng),便是統(tǒng)帥一般不干涉下面的戰(zhàn)術問題,因下級更了解戰(zhàn)地實際,應大膽地發(fā)揮下面的積極性、機動性。毛澤東下達的指示,多允許下級變通執(zhí)行。
全國解放后,毛澤東、周恩來一直強調“外事無小事”,軍事、外交事務都要由毛澤東親自決定,是因為這兩項直接關系國家安危,必須實行高度集中的領導。例如在解放初期處理西藏問題時,毛澤東親自決定各項政策。我軍在對印度發(fā)起反擊作戰(zhàn)之前,毛澤東仍強調:打第一槍要經過我的批準,打起來我就不管了。
1974年的西沙反擊戰(zhàn)勝利,也是臨機反應及時的范例。前線部隊遇敵挑釁后及時反擊,并完全收復西沙,體現了戰(zhàn)略指揮的靈活性。不抓住這個原來未預料到的機會,西沙群島的一部分也會被越南占領,南海就會出現對我國非常不利的局面。
 
4.自力更生同爭取外援相結合,掌握尖端武器并實施有效威懾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馬上提出了國家工業(yè)化和軍隊現代化的任務。毛澤東還指出:“只講導彈、原子彈、氫彈,民兵是否也能每人發(fā)一個原子彈呢?所以,洋的土的要結合,常規(guī)武器加特種武器。”土洋結合,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是毛澤東在國防建設中重要的戰(zhàn)略思想。
1953年赫魯曉夫上臺后,因基礎不穩(wěn)并有求于中國支持,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抓住這一歷史契機,迅速提升了我國科技和軍工水平。1957年7月,因蘇聯內部不穩(wěn),毛澤東又同意抓住一個重要的歷史機遇,從蘇方爭取到核技術援助。中國從一輛汽車、一架飛機都不能制造的薄弱基礎起步,十幾年里便完成了“兩彈一星”的研制,實現了大幅的跨越式發(fā)展,這正是自力更生同引進外國先進技術相結合的結果。
毛澤東認為核武器既要“有”,又不能多搞。1961年9月,他向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說:“我們即使搞出來,也只是一個指頭。這是嚇人的東西,費錢多,沒有用。”不首先使用,“有一點,少一點,好一點”是最正確的核戰(zhàn)略。 
 
四、毛澤東晚年戰(zhàn)略失誤同樣是寶貴財富
毛澤東晚年的失誤,在戰(zhàn)略問題上也有表現。1980年鄧小平在評價毛澤東時指出:“因為過去一些制度不好,把他推向了反面。毛澤東同志的錯誤在于違反了他自己正確的東西。” 從哲學角度看,晚年毛澤東由于脫離實際,出現了主觀唯意志論的思想傾向,最終陷入了自己過去深惡痛絕的主觀主義之中,“大躍進”和“文革”悲劇出現的思想根源便在于此。
1.對時代主旋律的認識偏差會造成戰(zhàn)備“過火反應”
在50年代,毛澤東曾科學地判斷世界大戰(zhàn)打不起來,由強調世界革命變?yōu)槌姓J“革命是不能輸出的”,同意對外強調和平共處。進入六十年代以后,這一探索中斷并出現倒退,表現為希望世界革命速勝的不切實際的觀點。60年代后中國陷入嚴重經濟困難,援外卻大幅增加,并將越南的抗美戰(zhàn)爭視為典范,而把和平共處、和平競賽都批判為修正主義。
2.“國際主義”與國家利益難以統(tǒng)一損害了本國利益
“支援世界革命”與“和平共處”有著不可解的矛盾,這使我國對外政策長期陷入兩難和兩頭兼失的困境。執(zhí)政黨在對外戰(zhàn)略中過多考慮意識形態(tài)因素,勢必與國家利益發(fā)生矛盾,最后導致決策機制的紊亂。
1969年3月,沈陽軍區(qū)部隊同蘇聯邊防軍發(fā)生戰(zhàn)斗,兩軍進入全面對峙的臨戰(zhàn)狀態(tài)。當年參加過“反修”斗爭的老一輩革命家伍修權在90年代也曾總結說:“對于這場三十多年前的‘反修大戰(zhàn)’,我黨已經在種種場合用不同方式作了新的評價和結論,認為它是可以避免和不該發(fā)生的。……它是我們黨內當時那股‘左’的思潮在對外關系上的反映。毛澤東作為這場‘國際反修大戰(zhàn)’的最高指揮,一方面表現了他非凡的才智和魄力,另一方面多少也反映出他個人的失誤和局限。”
3.對主要威脅的錯誤判斷導致政治、軍事工作重心的偏差
60年代毛澤東在國家安全戰(zhàn)略上的最大判斷失誤,是把所謂“內外修正主義勾結”視為最大威脅,因而發(fā)動旨在“反修防修”的“文革”。1989年胡喬木在《中國為什么犯20年的“左”傾錯誤》一文中,將60年代和70年代對戰(zhàn)爭問題的“過火反應”列為“左”錯誤五大表現之一。當年用外部敵情刺激來強化國內“反修”,在政治上經濟上都造成嚴重惡果,不過此舉也產生一個有益的副產品即中美和解。
4.未及早實現執(zhí)政黨思維方式的轉變,總是“以階級斗爭為綱”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黨的軍事工作中心由奪取政權變?yōu)楸Pl(wèi)國家安全和權益,中國共產黨要用執(zhí)政黨的思維考慮戰(zhàn)略問題。毛澤東晚年在處理國內安全問題上,過多地強調了階級斗爭,處理對外關系時也以意識形態(tài)劃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利益的維護。
推進“世界革命”受挫后,從1971年起毛澤東通過邀請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從國家利益出發(fā)開始實行抗蘇的“一條線”戰(zhàn)略。當時毛澤東也承認支持的他國革命組織不死不活,提出應對其減少援助,并在1974年至1975年決定同東盟國家建交,同意不再支持其國內的共產黨游擊隊。毛澤東晚年的這一決定,表現出面對國家利益與意識形態(tài)的矛盾,最終以國家利益為重。實踐證明,按國家利益處理對外關系才能維系長久并互利,按“國際主義”處理國家間關系都會由親變仇。
毛澤東生前也曾講過,不要把錯誤看成一種恥辱,同時要看成一種財產。毛澤東晚年在探索中的失誤,為中國共產黨人提供了重要借鑒。鄧小平通過反思“文革”時“左”的錯誤,進入70年代后對我國內外政策都有了新思考,復出后即加以改變。從1987年中共十三大起,黨章上都刪去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條文,從國家利益出發(fā)考慮問題成為黨的基本要求。
 
五、借鑒經驗教訓,以時俱進創(chuàng)新戰(zhàn)略思維
1980年8月,鄧小平曾強調:“毛主席的功績是第一位的,他的錯誤是第二位的。”“我們還要繼續(xù)堅持毛澤東思想。”同時他還指出:“毛澤東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確的部分。”2013年12月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的講話中,又重申了鄧小平的這一評價。
1.以開放的眼光與時俱進地看待外部世界,不斷創(chuàng)新戰(zhàn)略思維 
對世界和時代特點的認識,是戰(zhàn)略指導正確與否的首要因素。吸取蘇聯的教訓,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關鍵不是只注重暴力,而是要發(fā)展生產力,我國軍事工作的重要目標則是保障經濟建設的順利發(fā)展。
在延安時期,毛澤東根據世界形勢和中國國情,提出新民主主義思想,這是毛澤東最偉大的政治理論貢獻,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了人民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50年代后期,毛澤東在國際戰(zhàn)略方面曾提出一個重要思想:中國要獨立,第一要同美國斗,第二要同蘇聯斗。中國要發(fā)展,第一要同蘇聯搞好關系,第二要同美國搞好關系。幾十年來我國的發(fā)展歷程,證實了這一思想的遠見性。
2.建立民主化、最優(yōu)化的戰(zhàn)略決策機制
戰(zhàn)略指導正確與否的基本保證,是能否堅持實踐第一和發(fā)揚民主。在革命戰(zhàn)爭中,毛澤東長期深入斗爭第一線,并且很注意聽取前線指揮員的意見?!?br /> 在50年代的軍事斗爭中,由于黨內民主生活還比較正常,毛澤東能注意及時聽取各種意見。進入60年代后,由于黨內民主生活日益不正常,很難發(fā)表不同意見,出現失誤便難以糾正。歷史證明,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則任何人都不能違反,包括毛澤東本人在內。
毛澤東當年決策的一個特點,又在于經常有奇思妙想,在發(fā)揚民主后能乾綱獨斷。通過研究解放后的戰(zhàn)略決策過程,可概括出以下經驗:
  ①正確判斷世界形勢,確定適當的戰(zhàn)略目標。
  ②建立科學化、民主化的決策機制。
  ③處理好目標與能力的平衡,目標要堅定、具體和有限,不能隨意擴大。
  ④多種手段配合,對大國和強敵斗爭要有理、有利、有節(jié),不宜結成死敵。
  ⑤決策時慎思,計算好斗爭的成本和后果。
    3.對革命理論要學習其基本立場、方法,而不能拘泥于某些結論
毛澤東留給后人最寶貴的財寶,是以他名字命名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中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這些基本立場、觀點,也體現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形成的毛澤東戰(zhàn)略思想中。當然,由于歷史條件的變化,某些現成結論不能套用。林彪、“四人幫”鼓吹的個人崇拜,恰恰造成了思想僵化,使我國軍事戰(zhàn)略決策在60年代至70年代出現一系列失誤。如今人們學習毛澤東戰(zhàn)略思想,主要是領會其立場、觀點和方法,來指導現實工作。
4.樹立科學發(fā)展觀,繼承和發(fā)展毛澤東思想
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成為新中國發(fā)展史上的歷史性轉折點,在軍事戰(zhàn)略問題上也體現為不以意識形態(tài)、而以國家發(fā)展利益考慮對外斗爭。黨內克服了極“左”思潮,決策也開始走向科學化。在新的歷史時期里,研究以往戰(zhàn)略指導藝術,對當前和今后的軍事斗爭有著重要的參考借鑒作用。正如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120周年誕辰的座談會上所說的:“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fā)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業(yè)績來。”
毛澤東當年是打破“本本主義”、解放思想的典范。我們新一代人不但應學習毛澤東思想,也應學習毛澤東的實踐,在新時期解放思想,創(chuàng)新思維,毛澤東的戰(zhàn)略思想和指導藝術仍是應該繼承的財富。
注:本站文章轉載自網絡,用于交流學習,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立刻刪除。Email:271916126@qq.com
隨機讀管理故事:《永遠讓你的老板先開口》
一個銷售員、一個辦事員和他們的經理步行去午餐時發(fā)現了一盞古代油燈。他們摩擦油燈,一個精靈跳了出來。精靈說:“我能滿足你們每人一個愿望。”“我先!我先!”辦事員說,“我想去巴哈馬群島,開著快艇,與世隔絕。”倏!她飛走了。“該我了!該我了!”銷售員說,“我想去夏威夷,躺在沙灘上,有私人女按摩師,免費續(xù)杯的冰鎮(zhèn)果汁朗姆酒,還有一生中的最愛。”倏!他飛走了。“OK,該你了。”精靈對經理說。經理回答:“我要那兩個蠢貨午飯后馬上回來工作!”閱讀更多管理故事>>>
徐焰觀點
相關老師
熱門閱讀
企業(yè)觀察
推薦課程
課堂圖片
返回頂部 邀請老師 QQ聊天 微信
望都县| 桐梓县| 淮阳县| 沽源县| 光泽县| 阿克陶县| 时尚| 柳州市| 探索| 安康市| 松江区| 从江县| 平顺县| 德惠市| 木兰县| 兰西县| 高雄县| 丰城市| 九江县| 谷城县| 县级市| 海门市| 高青县| 马公市| 宜宾县| 兖州市| 若羌县| 双鸭山市| 忻城县| 上饶市| 泰来县| 阳朔县| 孟连| 武山县| 平原县| 湛江市| 元朗区| 双江| 宣汉县| 西盟| 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