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利法則支持長期價值投資嗎?“復利法則”是講給客戶的故事,《滾雪球》才是講給自己團隊的理念。價值投資和“長期”沒有必然聯(lián)系,和會計學的“復利法則”更是風馬牛不相及。
巴菲特多年實現(xiàn)了10年10倍的收益率,業(yè)內(nèi)經(jīng)常用“復利法則”來解釋其年平均約25%的投資業(yè)績,卻經(jīng)常混淆三個概念:會計學的復利法則、保險產(chǎn)品的復合投資,與投資學的復合增長。
你理解的巴菲特復利法則,可能讓你變成窮人
設定每年10%的收益率,會計學“復利法則”的倍增收益是什么?10萬元20年67萬,40年450萬,很神奇吧?請問人生能有幾個20年?幾個40年?誰又能保證每年10%的收益呢?回溯40年前,中國在1980年有10萬元的人有多少?要知道,1980年有10萬元的是富人,2020年有450萬資產(chǎn)的卻不是!“復利法則”的倍增收益會讓你變成窮人。
再看保險產(chǎn)品的復合投資。保險公司的產(chǎn)品設計之一是復合投資,要求客戶每年投資才能不斷提取保費,10年累計投資到期,能拿回本金就不錯了,這種“復利”是巴菲特公司主營業(yè)務的收益。需要注意的是:這兩類“復利”都不是投資收益率,而是資金收益率,要求人們只存不取或只投不用。
投資人的預期目標是什么?在美國,最早提出10倍收益率目標的人并非巴菲特,而是1930年代的“大作手”杰西·李佛摩爾、1958-1968年和巴菲特同時競技的“華爾街之王”蔡至勇(Jerry Tsai)和富達基金旗下的明星基金經(jīng)理彼特·林奇。也許令人遺憾的是,這三位投資大師都不是長期價值投資的信奉者,而是長期尋找投資機會的人。他們追求的絕非“復利法則”,而是復合增長!
注意:復合增長!關鍵詞不是復利,而是增長。
這就讓我們看到了巴菲特投資收益率的核心理論——《滾雪球》。俗話說,旁觀者清,《滾雪球》這本書是一個非常熟悉巴菲特的記者為他寫的傳記,這本書描述的是價值和成長融為一體的巴菲特投資學:《滾雪球》的關鍵是兩個“足夠”:足夠長的“坡”和足夠濕的“雪”。在我看來,這不是資金回報的“復利法則”,更不是保險產(chǎn)品的復合投資,而是以趨勢為基礎的復合增長。
倒在“長期價值投資”上的投資學理論大師
巴菲特常說他的投資理念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菲利普·費雪,然而這兩位都是偉大的投資學理論大師,也都是失敗的投資人。
在學術界,有理論又會賺錢的有兩位,其一是著名經(jīng)濟學家凱恩斯(和格雷厄姆、費雪同時代),其二是諾貝爾經(jīng)濟學家獎得主塞勒(和巴菲特同時代)。格雷厄姆的理論中并沒有“買了就不賣”,長期價值投資理論的金句之一是:“如果你不打算持有10年,就不要持有哪怕10分鐘”,這個理念主要源于菲利普·費雪的《怎樣選擇成長股》,其中一節(jié)的主題就是“抱牢股票——絕不輕易賣出”。然而就是這一條“鐵律”,讓另一個更著名的費雪教授(歐文·費雪,美國第一位數(shù)理經(jīng)濟學家、經(jīng)濟學利息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在1932年徹底賠光。歐文·費雪的“操盤手”是篤信自己兒子的老媽,賠光時昏倒在交易所時喃喃自語:“我把兒子的錢賠光了”。以至于后來耶魯大學不得不買下他的房子再租給他。
集中投資、長期持有,一旦錯了就很難翻身。
媒體曾這樣報道歐文·費雪破產(chǎn)后的反思:錢要趕緊賺啊,否則經(jīng)濟危機來了,負債太多會死人的。正是歐文·費雪1929年大蕭條中破產(chǎn)的經(jīng)歷,憋出來這個理論!危機是一個殘酷的事實,至于歐文·費雪,這位被當時的人奉為“真理”的大經(jīng)濟學家,他當時損失了大約1000萬美元,相當于現(xiàn)在的2.3億美元!是他在指數(shù)編制及和股票投資上所掙的全部收入。
1932年歐文·費雪在《繁榮與蕭條》一書中,首次提出了“債務-通貨緊縮”理論來解釋大蕭條,認為大蕭條是由企業(yè)過度負債所導致的。在此研究的基礎上,1933年他發(fā)表了著名的論文《大蕭條的債務——通貨緊縮理論》。
和格雷厄姆同時破產(chǎn)的是歐文·費雪,堅守長期價值投資幾乎賠光的是菲利普·費雪。菲利普·費雪的成長股價值的理論依據(jù)之一,正是以歐文·費雪利息理論為基礎的現(xiàn)金流貼現(xiàn)(DCF)。而其是長期持有美國科技股(摩托羅拉等),“死了都不賣”幾乎賠光的。結論是:會賺錢的,投資理論多半不太行。唯一例外的是凱恩斯(李嘉圖也算一個),但又都不是研究投資理論的。
“復利法則”講給客戶,《滾雪球》才講給團隊
《滾雪球》的價值遠高于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甚至格雷厄姆本人在破產(chǎn)后東山再起時也講過:“我已不再堅持通過證券分析來尋找優(yōu)良的價值投資機會……現(xiàn)在市場形勢大不相同,我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
把《滾雪球》和《證券分析》兩部書分開,就能理解價值投資和“長期”沒有必然聯(lián)系,和會計學的“復利法則”更是風馬牛不相及。資金回報率和投資回報率的主要差異是資金成本,巴菲特投資集團的主營業(yè)務基礎,正是零成本甚至負利率的巨額資金——保險浮存金。“復利法則”是講給客戶的故事,《滾雪球》才是講給自己團隊的理念。
直到新冠疫情引發(fā)股市熔斷,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股價從34.5萬美元每股(02/22),一個月跌到24萬美元每股(03/23),人們才開始思考“買了就不賣”的悖論。如果說伯克希爾股價暴跌30%是大勢所至,那么之后大市暴漲38%(03/23-05/29)的同時,伯克希爾股價為何只上漲了13%呢?
從格雷厄姆、費雪到巴菲特,瀝干“心靈雞湯”之后的理論,不會超過今日觸手可及的一個按鍵——F10(的1/3),這就是投資學理論的悲哀。
隨機讀管理故事:《叫醒你的是什么》
杰克是美國紐約一家公司的主管,由于經(jīng)濟危機的影響,杰克的薪水很低。杰克每天早晨6點多到公司,晚上8點多了還在公司加班,有時候甚至要忙到晚上10點多。
工作的勞累不算什么,可是讓杰克難過的是自己對這份工作已經(jīng)沒有了信心,每天的工作僅僅是為了那微薄的薪水。
終于有一天,杰克再也受不了這樣的生活了,他請了假,去一個風景區(qū)散心。風景區(qū)有一處是釣魚的地方,于是杰克買了魚竿坐了下來,開始釣魚。煩躁的杰克釣了足足一個多小時,可是沒有任何收獲。
坐在杰克旁邊的一位老者,卻在一個小時的時間釣了很多魚。老者問杰克:“年輕人,在想什么呢,這么煩躁?”
杰克對老者說了自己工作上的不如意:工作很累,可是卻沒有任何成就感,而且薪水也低,更要命的是自己已經(jīng)厭倦了這份工作。
老者默默地聽著,等杰克說完的時候,老者又問了一下杰克公司的情況,然后對杰克說道:“每天早晨叫醒你的是什么?”
杰克一下子愣住了,不明白老者是什么意思,杰克想了想說道:“每天回來都很晚了,一直到第二天早晨都很累,叫醒我的當然是鬧鐘了。”
老者搖了搖頭說道:“這就是為什么你會感到工作累而且沒有希望的原因,年輕人,你覺得每天叫醒你的應該是什么呢?”杰克不明白什么意思,滿臉疑惑地看著老者。
老者說道:“年輕人,每天早晨叫醒你的應該是夢想,而不是鬧鐘。”
杰克一下子愣住了,半天才明白過來,是啊,為什么自己會這么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自己一直在為那些微薄的薪水而工作,而不是在為夢想努力。
杰克想起了大學畢業(yè)的時候,自己曾經(jīng)立志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銷售專家,可是現(xiàn)在卻在一個小公司里混日子……想到這里,杰克再也坐不住了,他馬上回去辭職,然后開始尋找適合自己的銷售工作。
一個月后,杰克找到了一份銷售工作,雖然薪水比原來低很多,可是杰克卻干得很有興趣。1年后,杰克成為一家大公司的銷售主管;3年后,杰克成了著名的銷售專家。
叫醒你的是什么?如果是鬧鐘,你僅僅是在為一份工作而工作,可是如果叫醒你的是夢想,那么你正在為夢想而努力。為工作而工作,你收獲的只是一份微薄的薪水,如果叫醒你的是夢想,那么最終你的夢想就會實現(xiàn)。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