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當年,稻盛和夫老先生年輕時研究提煉的阿米巴經營模式,著實幫助京瓷從街道小廠脫穎而出,創(chuàng)業(yè)10年后,多年保持20%~40區(qū)間的利潤水平,阿米巴經營功不可沒;及至后來的第二電信,應用阿米巴經營,助力第二電信度過強敵環(huán)伺,艱難PK的階段,從而實現螞蟻吃大象的壯舉;日航更不必說,在稻盛哲學指導下的日航,憑借阿米巴經營一躍從虧損2.3萬億日元的“日本的翅膀”的角色變身為世界航空界傲人的小天鵝。這三段里程碑中,稻盛和夫看重的不是傳統(tǒng)的財務報表,而隨身攜帶的是阿米巴經營報表。每日阿米巴經營報表,及時反映了當期業(yè)務營收,當期經營狀況實時動態(tài)。像稻盛和夫老先生說的一樣:每當拿到阿米巴報表,問題就會從海量的數字報表中跳到自己眼前。就是這么神奇!
稻盛和夫先生發(fā)明的阿米巴經營模式,其前提是會計七原則,這會計七原則就是對傳統(tǒng)會計學的挑戰(zhàn)和創(chuàng)新。稻盛和夫不是學管理的,更不是學財務的。50多年前,當老上司青山先生屢屢跟稻盛和夫匯報財務數據時,稻盛和夫總是覺得這樣延遲的財務報表對當期業(yè)務經營沒有一點幫助,這是他當時的苦惱,也是他萌生探索阿米巴經營每日核算這種會計體系的初衷;當財務專家跟稻盛和夫講解傳統(tǒng)會計分析的時候,稻盛和夫老先生著實沒有摸到門道,反而越來越迷糊,于是他腦子萌生的“銷售最大化,費用最小化”應運而生。
應該說,是企業(yè)經營的實踐,提示了稻盛和夫重新進行管理會計體系的思考;是變幻無常的市場,催生了稻盛和夫阿米巴經營的管理會計學。
傳統(tǒng)會計學更側重的是實現完全的收支平衡,借貸平衡;其核算方法無外乎標準成本法,或實際發(fā)生法;其現金管理無外乎收付實現制等等。從原理上來講,傳統(tǒng)會計學是完美的核算和結算體系,但對經營真的是滯后的,與紛繁變化的市場比,它的死板和僵化是不言而喻的。
稻盛和夫提煉的阿米巴經營中的管理會計是恰逢其時的。縱觀世界上的商界領袖們,從經營中提煉管理會計體系的,還僅僅是稻盛和夫一個人;縱觀世界管理大師,從財務角度分析經營的,最著名的也就是平衡積分卡大師卡普蘭了。我參與卡普蘭先生在中國的平衡積分卡學習實踐,跟卡普蘭先生在一起有5天時間,期間北大陳教授重點講解了卡普蘭先生的另外重大研究成果就是“作業(yè)成本法”。由于卡普蘭先生出生于財務,所以他的“作業(yè)成本法”實在是繁瑣和晦澀難懂。

2012年筆者與卡普蘭大師于上海
因此,在國內沒有見過哪家企業(yè)應用過卡普蘭大師的“作業(yè)成本法”,因為專家們都搞不懂,何況企業(yè)基層員工乎(這里沒有任何貶損卡普蘭先生的意思,而從心底講,筆者十分崇敬卡普蘭大師)?而稻盛和夫先生提煉的阿米巴經營,其中蘊含和應用的稻盛和夫的管理會計體系卻易懂易用。為何卡普蘭大師和稻盛和夫老先生都研究管理會計體系,為什么稻盛和夫老先生研究提煉的更實用呢?因為這是來源于經營的實踐,尤其是京瓷、第二電信和日航的成功實踐。目前,國內外導入阿米巴經營模式的企業(yè)也近千家,這又是一批成功的實踐。
因此,可以說,阿米巴經營才是企業(yè)最需要的管理會計“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