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很多企業(yè)都在進行年度總結。尤其是2022年,疫情影響持續(xù)三年,環(huán)境復雜多變,企業(yè)的經營與管理都面臨著空前的挑戰(zhàn)。
如果你不想“浪費一場危機”,就應該認真地進行復盤。那么,企業(yè)復盤會遇到哪些挑戰(zhàn)?應該如何做好年終復盤呢?
復盤: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由于復盤已經廣為人知,也有很多介紹文章或圖書,很多人都以為復盤很簡單,照著文章里說的幾個步驟甚至一個模版,似乎就能完成一次復盤。
的確,雖然復盤的基本邏輯并不復雜,偶爾做一次復盤也不難。但是,要想把復盤做到位,卻并不容易。
僅從我所接觸到的部分企業(yè)以及對邀請我進行復盤培訓和引導的企業(yè)調研情況來看,大家在復盤過程中還是面臨著大量的困難或挑戰(zhàn)。
概括而言,我認為復盤的難度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三個方面:
1.認識不足
一些實踐者反饋,自己“幾乎沒有復盤經驗”,“不知道什么時候復盤,如何進行復盤”,很多人反映“沒有科學的復盤技術作為指導,更多憑經驗”,“不知道復盤之前該準備什么,都是臨場「嘮」,很難有實質性的結果”;
也有不少人反映:大家“對復盤的重視程度不夠”,不知道怎么讓團隊成員“重視復盤”、“自覺地參與復盤”。
正確的行動源自正確的觀念。如果認識不當,行動上就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偏差。
舉例來說,一些實踐者認為“復盤是工作之外的另外一項任務”,或者認為復盤等同于工作總結、主要用于補救不足、可用于績效考核等,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復盤跑偏。
因此,要做好復盤,必須讓全體成員樹立正確的認知,理解、把握復盤的精髓。
2.操作不當
這是實踐者反饋問題最多的地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列狀況:
“對復盤的流程不熟練”,“容易陷入到細節(jié)中”或“鉆到具體問題里出不來”,導致“時間不可控”、“整體效率低”;
“沒有辦法把握重點”,“話題容易分散”;
“只說好的,不說問題”,參與者容易“解釋委屈、限制條件”,或者“講了很多問題和成績,但是講完就完了”,不能“深入地進行自我反思”,也“沒有形成知識資產”;
“未能分析出影響結果的真正原因”,“問題原因挖掘深度不夠”,“很難挖掘到根本原因”;
“思維定勢比較難改變”,“團隊成員意見不一致,難以達成共識”;
“復盤參與者很難完全擺脫本位都限制”,“沒有開放的心態(tài)”;
“復盤有時會變成過數(shù)據,較難總結經驗”;
“解決方案的有效性和落地性不足”,等等。
的確,要把復盤做到位非常不容易。就像我在《復盤+:把經驗轉化為能力(第3版)》一書中所指出的那樣,復盤是從自身經歷中學習的方法,本身是一個微妙而復雜的“思維體操”,需要人們經歷“三重思維轉變”:
一是“由表及里”,不能簡單地重復過去的做法,必須“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通過深入的反思、找到亮點和不足的真正成因或關鍵要素;
二是要“舉一反三”,由具體到一般,由過去到未來,提煉出指導未來在類似場景中適用的經驗;
三是要確?!皩W以致用”,“知行合一”,把復盤中發(fā)現(xiàn)的錯誤或不足改正與提升,并固化、傳承成功的經驗,推進可能的創(chuàng)新與改進的機會。
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習真正發(fā)生,實現(xiàn)未來行動改善以及績效的改善。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要做到這些,并不容易。
對于團隊復盤來說,更是眾說紛紜,每個人的動機、視角、經驗、所觀察到的信息都存在諸多差異,要想讓大家達成共識,更是充滿挑戰(zhàn)與困難。
因此,要想把團隊復盤做到位,除了要掌握適宜的“手法”之外,也需要培養(yǎng)“內功”、領悟“心法”。
所謂“手法”,指的是引導團隊復盤的行動步驟、常用的方法、工具以及操作要點。
對于引導年終的經營與戰(zhàn)略復盤,我提出的“三階九步法??”被很多企業(yè)采納,也有很強的操作性。
所謂“內功”,就是需要具備的一系列核心能力。
基于我的實踐和研究,我認為,要做好復盤,需要具備三項核心能力:一是復盤引導,二是系統(tǒng)思考,三是知識萃取。
所謂“心法”,就是在領悟復盤精髓與內涵、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能感知到團隊復盤“場域”的動態(tài)變化,并能及時采取恰當?shù)母深A措施。
對此,復盤引導師不僅要了解常見問題的多種對策,也要靠多年的經驗積累與領悟。
3.效果不佳,引發(fā)“惡性循環(huán)”
由于認識不足、操作不當,往往導致復盤效果不佳。
比如,一些實踐者反饋說:“復盤好像沒有太多實際的價值,多數(shù)的時候比較流于表面”,“復盤更多地是流水帳,無法把握關鍵”,“復盤后對實際工作影響不大”,“多次復盤得出一樣結論,并無有效措施改進,或改進方法并無顯著效果”,等等。
如果復盤的效果不佳,會讓復盤組織者和參與者信心受挫,或者造成困惑、疑慮,降低其對復盤的認可度與積極性,而這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之中,進一步影響復盤的效果。
由此,就會難以持續(xù),就像一些實踐者反饋的那樣:“沒有形成復盤的習慣”,“很難推動團隊自覺地復盤”。
影響復盤效果的三方面12個因素
除了上面這樣一個循環(huán),影響復盤效果的因素還有其他方面。
事實上,在企業(yè)中,大多數(shù)復盤都是一個系統(tǒng),涉及多個主體,如參與者、引導師、領導與組織等,這些主體相互之間也有大量微妙而復雜的互動。
即便是個人復盤,也需要很多要素的共同作用,經歷一系列深層次的思維轉變過程。因此,要把復盤做到位,需要多管齊下,統(tǒng)籌兼顧各方面的因素。
毫不夸張地講,哪個主體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的不協(xié)調,都有可能對復盤效果造成不利影響。
例如,在復盤過程中,如果某個成員認為深挖某個問題可能會對自己不利,而他又不了解復盤的真正目的,就有可能轉移話題或避重就輕,這樣就失去了從復盤中學習的機會。事實上,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根據我的研究與實踐經驗,要想在企業(yè)中應用復盤,并讓復盤能夠持續(xù),必須從參與者、引導師和組織三個維度,把握一些關鍵要素,使其相互促進,推動復盤效果的提升。
只有這樣,才能把復盤做出效果,從而啟動如下三個良性循環(huán)——它們是驅動復盤良性發(fā)展的“成長引擎”。
參與者是復盤的主體。如上所述,參與者如果能夠正確地認識復盤的目的與價值,就會重視并積極投入,從而讓復盤取得良好效果,而這會進一步讓他們認可復盤,使得復盤效果更好。
引導師類似催化劑。如果復盤取得了良好效果,復盤引導師也會有更高的熱情和成就感,這一方面增強了他們的信心、激發(fā)了熱情,另一方面也會獲得更多鍛煉機會,從而促使其提升復盤引導技巧,進一步增強復盤效果。
組織場域如同土壤。如果復盤效果好,就會對組織場域的質量產生更多的改進,比如改善組織文化、運作流程以及人際互動質量,從而使得組織場域更加適合復盤,讓人們可以敞開心扉、坦誠相待,從而有助于復盤效果的提升。
具體來說,如果能夠從參與者、復盤引導師和組織這三個方面,把握如下12項要素,就可以提升人們對復盤的投入度、復盤引導技能以及組織場域的適宜度,從而把復盤做到位。
總之,影響復盤效果的因素眾多,它們之間也存在著微妙而復雜的相互作用。按照系統(tǒng)具備的“最小限制因子”定律,在這些因素中,哪一個最為缺乏,可能就會成為影響整體效果的關鍵制約因素。
不幸的是,這些“因子”很難度量,因人、因時、因地、因事而異,且處于不斷變化之中。
從本質上講,這就是每一次復盤效果都可能有差異的根本原因,也需要多方協(xié)同、共同創(chuàng)造,才能做出好的效果。
當然,你也不必沮喪,并不是說上述要素都必須具備才能把復盤做到位,因為這些要素也會受到其他更多因素的影響,而且會相互作用、動態(tài)平衡。只要不出現(xiàn)嚴重的制約,系統(tǒng)自身還具備適應力,可以自我演進。
綜上所述,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對于復盤來說,寧肯少而精,不可多而濫。
鑒于經營與戰(zhàn)略復盤對于企業(yè)的重要價值,一定要做,因此,就必須審慎地考慮各方面因素,把它做到位。
做好年終復盤的四個關鍵要素
相對于企業(yè)內其他幾種類型的復盤,經營與戰(zhàn)略復盤可能是最“難”做的一種,因為它涉及的事項繁雜、人員眾多、議題牽涉方方面面,也與企業(yè)與個人利益息息相關,在復盤進程中可能遇到的棘手難題難以預料。
因此,它并非一兩次會議(雖然在很多情況下需要召開數(shù)次面對面的會議),也很難像事件/活動或項目/階段復盤那樣有明確的規(guī)則或議程安排。
那么,在操作經營與戰(zhàn)略復盤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基于我的操盤經驗,我認為,在年終經營與戰(zhàn)略復盤時,要把握如下四個關鍵要素:
1.一把手親自主導
“定戰(zhàn)略”是一把手的核心職責,為此戰(zhàn)略復盤也應該由一把手親自主導、推動。
在許多大型企業(yè)集團中,有些領導人往往把戰(zhàn)略制定與調整的任務放到一個部門中(可能有許多不同的名稱,包括戰(zhàn)略部、企劃部、企業(yè)管理部、總裁辦等),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qū)。
不管賦予那個部門多大的權力,他們也無法取代一把手在企業(yè)發(fā)展方面所承擔的戰(zhàn)略職責。
在我看來,自覺地帶領高管團隊在合適的時點、以合適的頻次進行戰(zhàn)略復盤,是一把手領導力的重要體現(xiàn)。
與此同時,能否真正掌握并推動戰(zhàn)略復盤、能否真正把復盤做出效果,往往決定了企業(yè)的生死存亡,不可小覷。
2.明確分工、形成機制
經營/戰(zhàn)略復盤不僅僅是一兩次會議,要求公司一把手和核心高管團隊主導、全程參與以及深入研討,涉及公司經營與管理的方方面面,也與后續(xù)的各項工作推進(如預算、資源協(xié)調、人力資源管理等)息息相關。
因此,最好能明確各部門的分工與職責,形成機制、長期堅持。
如在聯(lián)想,公司層面上的年度/季度經營復盤與戰(zhàn)略研討,由企劃辦牽頭,各個業(yè)務與職能部門都要參加,并具體執(zhí)行復盤及后續(xù)的工作,如計劃分解、實施,以及定期(季度或月度)經營復盤、動態(tài)調整等。
這是公司運作的核心機制之一。其他公司也大致如此。
同時,在公司層面召開經營/戰(zhàn)略復盤會議之前,最好讓相關部門先完成自我復盤,這樣可以做好準備,提高公司層面復盤會議的效率,也可以把握重點,深入探討共性或重要的問題。
3.內外兼顧
雖然在對活動與事件、以及項目進行復盤時也需要考慮外部因素,但相對而言,經營與戰(zhàn)略復盤更加不能忽視外部因素。
因為除了內部因素之外,外部環(huán)境也是影響組織和業(yè)務戰(zhàn)略、運作模式的關鍵要素。
如果僅通過復盤優(yōu)化內部要素,你很可能只是在“低頭拉車”,因此,還必須“抬頭看路”。因為若方向錯了,你跑得越快,錯得越離譜。
為此,經營與戰(zhàn)略復盤會議不能簡單地照搬團隊復盤會議的議程,必須結合經營與戰(zhàn)略復盤的主題,拿出專門的時間進行市場洞察、競爭形勢分析研討。
也就是說,除了復盤常規(guī)的關鍵動作之外,必須考慮到回顧、評估外部市場環(huán)境,刷新市場洞察。
一般來說,刷新市場洞察一般應考慮到兩重環(huán)境:
交易環(huán)境:也就是和企業(yè)或業(yè)務部門產生緊密互動的外部實體,包括顧客、競爭對手、渠道、合作伙伴等。
他們的偏好變化、能力波動,都會影響公司的經營與運作,需要及時調整,否則就會喪失競爭優(yōu)勢。
背景環(huán)境:也就是,企業(yè)與其交易環(huán)境中的實體都會受到影響的、更加宏觀的商業(yè)與社會環(huán)境。一般地,人們會考慮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的重大變化或趨勢,以便做出符合大趨勢的戰(zhàn)略選擇。
4.培養(yǎng)關鍵能力尤為重要
經營與戰(zhàn)略活動涉及的因素眾多,也是對企業(yè)運作一些根本問題的綜合判斷,錯綜復雜,不存在絕對的對與錯,因而,要具備相應的核心能力,包括但不限于:
參與者要具備系統(tǒng)思考能力,能夠站在全局與整體視角,透過現(xiàn)象看到內在的本質,同時以發(fā)展、變化、相互聯(lián)系的眼光動態(tài)地思考。
如果不具備這項能力,就會充斥著“盲人摸象”、本位主義、相互指責、就事論事、片面、武斷等問題,不僅難以激發(fā)集體智慧,反而會造成“團隊中每個人的智商都在120以上,但團隊整體所展現(xiàn)出來的智商還不到60”的窘境!
引導師不僅要具備豐富而熟練的團隊研討技巧,而且要有戰(zhàn)略規(guī)劃、經營分析、市場洞察等方面的實操經驗,可以熟練地使用一些專業(yè)的研討與分析工具或方法,如平衡記分卡、商業(yè)模式畫布、SWOT分析、PEST分析、波特競爭五力模型、價值鏈分析、業(yè)務領先模型(BLM)、情景規(guī)劃法等。
此外,也要能夠應對各種尖銳或微妙的研討局面。
參與者要具備知識萃取能力,真正從過往工作中提煉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經營與管理規(guī)則。既不能“就事論事”,把過去的做法簡單平移到未來,也不能過于抽象、空洞,總結出一些所謂的“正確的廢話”。
如果不具備這些能力,經營與戰(zhàn)略復盤研討過程就會非常零亂、破碎,甚至混亂不堪。
因此,如果你想做經營或戰(zhàn)略復盤,要么讓公司內部有豐富業(yè)務管理經驗(至少參與過經營分析與戰(zhàn)略規(guī)劃)、有一定職級、有熟練復盤引導經驗的復盤引導師負責,要么聘請外部合格的復盤引導專家。
總之,做好經營與戰(zhàn)略復盤,不僅能讓你所在企業(yè)更快地適應當今時代激烈的市場競爭,也可以找到突破、創(chuàng)新的契機,便于凝聚團隊的智慧,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共同應對未來不確定的挑戰(zhàn)。
作者簡介:邱昭良,管理學博士,組織學習與系統(tǒng)思考專家,暢銷書《復盤+:把經驗轉化為能力》《如何系統(tǒng)思考》《知識煉金術》等作者。